“天气炎热,全天候启用空调,各生产车间大功率生产设备也不曾间断过,现在不再为用电担忧了。”历口镇五一桥的黄山弘泰电子公司总经理黄祥旺这个夏天安心了许多。土生土长的黄祥旺清楚,山区农村能有稳定的电力供应,得益于今年以来的水电改革和水电网的大力度改造,得益于国家电网的坚强呵护。
因历史原因,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祁门县小水电站自供区基础上形成的水电供区,主要涉及到历口、闪里、新安、渚口、古溪、箬坑等6个乡镇,供电用户1.6万户,水电供区覆盖人口5.27万人。多年来,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投资渠道不畅,投入严重不足,运维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导致祁门县原水电供区电网与当前国家电网运营的差距较大,电网发展极不平衡,用电矛盾也较为突出。原水电供区部分线路、变电站设备超期运行,线路老化安全隐患多,恶劣天气时大面积停电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努力提升供电服务均等化水平,巩固革命老区、山区脱贫攻坚成效。2019年底,在安徽省政府的主导下,安徽省电力公司全面启动了原水电供区电网改革移交工作,祁门县供电供公司于12月26日,正式接管了当地6个乡镇的小水电自供区。祁门县原水电供区电网正式并入国家电网后,意味着原水电供区所有电力用户,将同步接受国网同质化的供用电服务,享受与城区一样安全、稳定的电力保障。
“在祁门县原水电供区并入国家电网后,我们做了两项主要工作:一方面是全面开展原水电供区电网改造;另一方面是实现原水电供区同质化的供用电服务。电网改造增强了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了供电质量;而优质化服务切实有效满足了供区百姓的用电需求,提升百姓用电获得感”祁门县供电公司负责人江志强这样说道。
在开展同质化供用电服务上,祁门供电公司以“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为工作思路,在原水电供区成立两处中心供电所,并同步开展线路设备巡视摸排工作,建立起原水电供区高低压线路的资料档案;全面加强电网运维管理,通过加大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变电站体检、开展线路设备隐患排治理、在重点线路侧加装智能开关、开展线路通道清理等一系列工作,全面强化了原水电供区的主配网安全。针对供区群众生产、生活特点,全面深化供区应急抢修服务工作,先后完成包括春节保供电、茶季保供电、防洪抗灾保电等一系列山区季节性特殊供电保障工作,尽全力满足百姓的用电要求,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
在全力做好原水电供区电网运维保电工作的同时,祁门公司还强化用电服务工作,推行阳光供电,简化办事流程,切实营造良好的用电环境。3月底,渚口乡王家山村村民汪国富来到祁门供电公司渚口中心供电所提出茶季用电申请。由于当时正是早茶毛峰刚上市能卖上好价钱的关键时节,汪国富心里十分着急,生怕用电安装不及时耽搁制茶黄金时段。望着用户焦急的眼神,渚口中心供电所立即开通了“阳光茶园行”绿色服务通道,迅速调配作业人员上门服务。从用户申请、现场勘察、系统流程申请、费用预算到表计、漏保安装及制茶机调试,仅用2天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工作流程,确保了农户茶叶生产的用电需求。
“多亏供电部门及时接上了电,保障了我家茶叶作坊制茶用电需求,茶季不再担心用电问题了。”茶农汪国富高兴地说。
在原水电供区电网改造中,祁门供电公司以解决贫困村电网改造和大面积停电隐患治理为目标,全面实施原水电供区一系列的电网改造项目。仅2020年,就投资1.5674亿元,计划完成97个项目的电网改造,新建牯牛降35千伏输变电工程一座,完成88个村(包含贫困村)台区改造,建改配变110台,改造低压线路159.48公里、10千伏线路75.75公里,更新户表5548户,目前已经完成投资三分之二以上。
在改造中,祁门供电公司还以“适度超前、安全可靠、标准规范”的新型农配网为目标,通过不断优化原水电供区电网结构,增加电源布点,缩短供电半径,加快解决原水电供区供电质量不高、供电线损偏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原水电供区农网的供电可靠性,更好地满足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用电需求,有效助力原水电供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原水电供区红旗村,电网改造后整齐的线路、明亮的路灯、规范的表箱呈现在农户面前,电网建设成为这个位于祁门县西路最偏远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红旗村党支部书记吴华清高兴地说,“过去是小水电,电力线路长,用户多,用电高峰时电压偏低,家用电器无法启动。水电改造后,不仅村里电网得到了整体改造升级,而且村民都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电气化生活。”
如今,随着祁门县原水电供区电网改造项目的不断推进,一个接着一个适度超前、安全可靠、标准规范的主配网建改完成,极大改善了原水电供区电能质量,为当地乡村旅游注入新的活力,加速了原水电供区乡村经济振兴的步伐。(钱新胜 胡科伟 微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