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网讯:5月11日至12日,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奎儿子刘曙明,芜湖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秘书长芮进西,来黄山市徽卅区追寻父辈足迹,传播红色基因,受到徽卅区各界热烈欢迎。
当日,刘奎之子刘曙明来到革命老区富溪,到当年父母战斗过的小坞等地参观,还在当地领导的陪同下,深入其母亲负责的被服厂遗址考察,受到了老区人民的热烈欢迎,当人们见到这位身高1.92米,脸庞黝黑,浓眉大眼,话语直接,极像刘奎的长者刘曙明,有人居然在微信中发出:“红色巨人”来富溪了;“红色巨人”来徽州了。
一同前来考察的还有芜湖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秘书长芮进西。他的父亲也曾是皖南游击队的一员。当年他的父亲芮胜是新四军七师首长曾希圣的文书,在经过培训后,来皖南打游击,是刘奎队长的老部下。解放后,芮胜曾任徽州军分区副政委、皖浙联防处主任。
刘奎(1910-1979,江西吉安人),他是徽州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打不死的刘奎”的故事历久弥新。忆想当年,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打游击的红军营长刘奎,在国共合作的抗日战争时期,于1938年春奉命来到皖南岩寺,在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新四军后,先后任一支队二团一营连长、教导总队工兵队队长、军部参谋处作战参谋等职。
1941年初,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他和几个战友突围到泾县石井坑的大山里,奉命留在皖南继续坚持打游击,他先后收容了数位失散的战友,“以8个人,2支半枪”组建了新四军七师的皖南游击队(也称黄山游击队)。
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唤醒皖南人民与国民党顽固派做坚决斗争,刘奎领导的游击队在皖南事变后,率先打响了在所谓的“剿匪区”的反攻第一枪——攻打旌德县庙首乡公所,枪杀了伪乡长,打散了保安队,并且首战告捷。从此皖南老百姓交口传赞:“新四军又回来了”。
气急败坏的敌人,悬赏捉拿刘奎。负责清剿的总指挥是“皖南事变”中屠杀新四军有功,破格提拔为国民党三战区五十二师的中将参谋长陈淡如(原为国民党三战区驻皖南新四军军部的中校联络参谋)。
陈淡如重返皖南山区一线亲自督战。然而,就在他命人贴上悬赏布告的第二天,刚进入太平县樵山,途中就遭到刘奎领导的游击队伏击,而且右腿被子弹击中,吓得他再也不敢轻易出门。
国民党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得悉后,勃然大怒,说是要撤其职,陈淡如赶紧差人用轿子抬到三战区长官部,跪在顾祝同面前求饶,立下“军令状”:“三个月内一定抓住刘奎。”
然而,就在敌人疯狂追剿的一天,刘奎与中共皖南地委书记胡明等人在树林中开会,突然被国民党顽军一个营包围上来,机智勇敢的刘奎说:“我掩护,你们走!”胡明等地委领导离开后,刘奎边打边退,被敌人逼到一个山顶,面对眼前敌人几十把雪亮的刺刀,他毅然纵身一跳,飞也似得坠入深崖……数丈高的悬崖,即便是一块石头也会摔得粉碎,何况是活生生的一个血肉之躯。被逼无奈的敌人,找不到尸首,便对上瞒报:刘奎被乱抢打死,摔到万丈悬崖之中……而先行突围的胡明等人却在对面的山头上看到此情此景,也认为刘奎是牺牲了,还秘密开了追悼会。然而,数十天后,刘奎却又拄着拐杖,重返游击队驻地,胡明惊讶地说:“你真是个打不死的铁刘奎。”
在刘奎儿子刘曙明眼里,“刘奎也是人,同样是血肉之躯,是皖南人民好啊,是徽州老百姓救了他。”(汪晓东 范迎晨 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