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往年的寒冬时节,是村民们较为清闲的日子。近日,在淮北市濉溪县五沟镇魏庙村,出现了一幅热火朝天的丰收场景:20多名群众正在村民肖兆连家的蔬菜大棚,忙着采摘、装箱、称重时令蔬菜,门口一辆辆前来拉货的农用车排起了长队。
“装袋的青椒不能有一个坏的,否则明天就会坏掉七八个。”肖兆连对干活的群众说,“采摘装袋时一定要看仔细喽,凡是青椒表皮有一点坏的地方,坚决不能装袋销售。”“诚信二字重千斤,信誉比啥都金贵”,这是肖兆连这个朴实的庄稼人认定的“理”。
肖兆连今年56岁,是魏庙村地地道道的农民,大半辈子都在跟脚下的黄土地打交道。“种地本来就是我的老本行,流汗吃苦的力气活对我来说不在话下。”肖兆连说。苦和累他一点也不怕,怕的是一麦一豆一年忙到头挣不到啥钱,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穷则思变。四年前,在魏庙村村“两委”干部的引导鼓励下,肖兆连决定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他先后参加了技能培训、张罗租赁土地、新建温室大棚、尝试种植蔬菜……肖兆连建大棚种蔬菜的事一时成了村里的新闻,村民们都跑到他的大棚里参观。纷纷认为,大棚里面种蔬菜,还是反季蔬菜,铁定赔钱!
肖兆连不信这些闲言碎语。每天待在大棚里摆弄自己的“宝贝”。忙了几个月,第一批莴笋长势喜人。莴笋上市后,除去成本开支,两个大棚共赚几千块钱。莴笋收完以后,肖兆连接茬种花菜和黄瓜,一茬接着一茬,两个大棚的净收入就是3万多元。
尝到温室大棚带来的甜头后,原来的两个蔬菜大棚,如今已经扩大到8个。肖兆连介绍,一个大棚一年平均能挣万把块钱,8个大棚一年下来可收入10多万元。靠种植瓜果蔬菜,肖兆连不仅挖断了“穷根”,也成为五沟镇有名的致富能手,带动七八户家庭一起搞大棚蔬菜种植。
肖兆连家的日子渐渐殷实后,他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回报社会的责任。“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幸福。”疫情防控期间,肖兆连拉了满满一三轮车莴笋送到五沟镇政府,“你们辛苦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肖兆连留下简单的一句话和近千斤的莴笋就离开了。考虑到有的村民不能外出干活,他还安排村民到大棚务工,其中贫困户3户。他还把自家莴笋苗、辣椒苗免费分发给村里的贫困群众,鼓励他们通过发展特色种植、绿化庭院的同时,增加收入、增强脱贫信心。
肖兆连只是五沟镇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富民经济的一个缩影。当前,全镇从事温室大棚种植的农户近90户,农忙时可吸纳贫困户在内的村民近400人务工。花菜、豆角、西红柿等蔬菜以及草莓、葡萄、火龙果等水果种植,已成为五沟镇特色富民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生产格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孙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