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虽然床板硬了,但与群众的距离近了,虽然汗流多了,但与群众更贴心了。”自淮北市濉溪县五沟镇北湖南村帮扶驻村工作队来到五沟镇北湖南村以来,充分发挥“向导”、“参谋”、“桥梁”和“助推器”的作用,积极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把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里。
“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帮助关心下,我不仅住进了新房子,而且还对庭院进行改造和美化,新建了卫生厕所,平日里总会到我家里来坐坐,聊家常,嘘寒问暖,虽然我儿女不在跟前,但他们就像亲儿女一样照顾我,真是太感激他们了。”濉溪县五沟镇北湖南村贫困户丁怀翠谈起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对自己的帮助激动地说到。
贫困群众在扶贫车间实现了就业
“给老百姓解决了难题,看到他们高兴的样子,我就感觉心里特别温暖。今后工作当中,我就努力争取老百姓的信任,做好群众工作,这就是做好一名国家干部、党的干部的使命。”北湖南村帮扶驻村工作队队长吴飞说到。
深入田间地头做好农技指导
在家门口就能上班,照顾家庭两不误,谈起这份工作,北湖南村贫困户刘满仓笑的合不拢嘴,“现在我在厂里负责搬运工作,离家近也不累,一天划到100块钱,非常感谢村里给我安排的工作。”
刘满仓所在的工厂,位于北环南村境内,因该厂生产需要,该厂准备招聘大量外来人员,北湖南村“两委”考虑为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就业问题,多次到企业协商沟通,最终帮助当地近30余名群众解决了就业问题,增加人均收入在1000-5000元不等。
同样在这里工作的贫困户杨茂风,说到村干部对他的帮助,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村里跑了很多次帮我找到了工作,对我帮助是太大了,我一定会凭着自己努力,早日走向脱贫致富路。”
走进五沟镇北湖南村周楼庄,两间新式小洋楼之间,一条宽3.3米的路显得格外显眼,村民周开振和邻居周开华正在门口聊着家常,有说有笑温馨而又融洽。
“村里帮我们出面协调,压在心底多年的“疙瘩”解开了,现在我们相处的很融洽,邻里之间就应该和和气气的。”周开振说到。
周开振与周开才两家是邻居,却因为盖新房,两家因宅基地边界发生争执,导致建房受阻,两家愤懑难平、矛盾不断。北湖南村村“两委”干部得知此事后,巧用“三尺巷”的故事,化解了两家的矛盾,并相互礼让,让出了这条3.3米的胡同巷。如今的北湖南村邻里和谐融洽,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近年来,在群众工作中,北湖南村继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完善排查、化解、调处、关爱工作机制利用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进行矛盾纠纷调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案件和矛盾纠纷。在鼓励贫困户就业方面,采取多种方式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引导他们自尊自强,树牢勤劳致富理念,走出家门、走进工厂实现了增收致富。
“自从今年到村里开展工作,我尽力尽力为人民服务,把党的关心和关怀送到每家每户,给他们解决困难、诉求、矛盾,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通过为人民服务,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凝聚民心。今后我还将倾心解决老百姓热点,难点问题,为他们生产生活提供帮助。”北湖南村党总支部书记王勇对接下来的工作更是信心满满。
细微之处见真情,群众工作无小事。北湖南村“两委”和帮扶驻村工作队把联系服务群众、宣传教育群众、组织发动群众作为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发挥起连接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扎扎实实为老百姓解决困难,真正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于细微之处彰显了干部群众的浓浓深情。(孙楠楠 市场星报 安徽财经网记者 禹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