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党和政府的帮扶只能帮一时、扶一把,自己要树立主动脱贫的思想,只有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自力更生、不等不靠自己干,才能过上好日子!”近日,笔者与村干部一道在淮北市濉溪县南坪镇南坪村第五村民组的村民杨献中家,听杨献中介绍自己在村干部的帮扶下自力更生脱贫的经历。
杨献中今年58岁,家里4口人只有2亩地,前几年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妻子患慢性病,经常要到医院看病,不能正常劳动,还需要杨献中在家照顾他。两个孩子尚小无人照顾,夫妻俩都不能到外地打工,一家人只能靠杨献中平时在街上打零活挣钱。谈起当时的困难状况,杨献中显得很激动,“当时对生活失去信心,也不知自己怎么过来的,过一天是一天,思想压力很大,干啥都没劲。”
对于杨献中家庭困难情况,南坪村“两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村党总支书记王立杰说:“一定不能让杨献中这样的家庭再贫困下去,村干部就是他们的坚强后盾”。2014年杨建中被列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党总支部明确一名村干部作为帮扶责任人,一方面经常走访看望杨献中一家人,了解他的困难和需求;另一方面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帮助杨献中树立脱贫的信心。
2014年底,杨献中一家经过申请、评议、公告等程序,正式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针对杨献中家的情况,南坪村两委量身为其定制了扶贫方案。全额资助参加新农合、为其老婆肖艳玲办理慢性病证减少治疗开支,介绍杨献中外出打工每月可以获得5000元左右的工资,村干部与村里招商引资企业“好又多”超市经理协商,安排他的妻子肖艳玲在超市打工,每月可以获得2000元的收入.两个女儿上学得到智力扶贫和雨露计划的帮助。
肖艳玲在超市工作
村干部的真诚帮扶,让杨献中心里热乎乎的,他向村干部说:“我给村里拖了后腿,政府给了我家这么多的帮助,我要用勤劳双手去努力脱贫,说啥也不能再当贫困户了!”
杨献夫妻两人没有一直等待政府的救济帮扶,他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了自力更生、主动脱贫的思想意识。2016年春节刚过,他无心思在家过春节,大年初六就踏上了南去的列车,他决心依靠勤劳的双手,利用自己一手泥瓦匠手艺,打工赚钱增加收入。在南京某建筑工地,他熟练的技术、诚实肯干、不怕吃苦的精神,引起包工老板的信任,安排他为“领班”,半年后老板又把部分工程交给他施工。由于人手不够,杨建中电话联系家乡的劳动力和亲朋好友去工地打工,大家承包工地施工,赚到钱大家一起分,调动了大家干活的积极性,平均月收入在6000元左右,遇到加夜班,一个黑班“工”算作两个白天“工”,有的月份收入在10000多元。妻子肖艳玲每天在超市上班下班、看护孩子上学,也很辛劳。夫妻俩互相鼓励,分工劳作,家庭经济很快好转。
杨建中在工地工作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杨献中夫妻俩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也营造了幸福美满的家庭。2016年杨献中光荣脱贫,家里建了楼房并进行了装修,家中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大女儿读大专,家庭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杨献中利用自己在外打工熟人多、工地多的优势,积极带领自己本庄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外出务工共同走向致富路。(李杨 市场星报 安徽财经网记者 禹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