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初夏时节,濉溪县刘桥镇成片的桃树、核桃、苹果、皇冠梨、枣树郁郁葱葱,喜结新果,石榴绽放火红的花朵,到处一片翠绿。在刘桥镇前吕楼村,一只只红公鸡尽情地扑打着美丽的翅膀,看着眼前的鸡群,贫困户赵凤侠高兴地合不拢嘴:“我靠养殖脱贫致富,去年收入超过7万多元,目前蛋母鸡还有600多只,每天收鸡蛋400多个,又新进了1500只小鸡崽,我打算再进3500只本地公鸡,今年十多亩桃树也挂果了,预计今年收入要超过10万元。”
今年52岁的赵凤侠是前吕楼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在镇妇联主任孟桂华的帮助下,借来8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又帮她争取了5000元扶贫养殖资金,帮她联系好鸡苗,从此开始了本地鸡养殖。待鸡长成下蛋后,又给她寻找鸡蛋和本地公鸡销售渠道,她就用自家地里收的玉米、小麦麸皮喂鸡。当年两茬公鸡6000余只收入就超过4万元,再加上她和丈夫在村里干保洁工作,每月收入1600元。如今她家不仅还清了所欠贷款,给儿子买了新房,还有了结余。
“这几年,我养殖本地公鸡和母鸡纯收入均在6万元以上,今年受疫情影响,虽然春节前后的这一茬鸡价格不高,养鸡收入也有4万多元。”赵凤侠笑着说,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她还栽种了10亩桃树,果园全部挂果后,她的腰包会更鼓。
任圩村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支柱产业,是刘桥镇2个贫困村之一。任圩村通过政策宣传、资金扶持、技术培训等方式,引导鼓励村民发展特色种养殖业。该村充分发挥农村产业发展资金专业合作社及互助资金协会作用,为45户扶贫户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95万元,增强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拓宽了增收渠道。
刘德荣是任圩村里有名的特困户,他和老伴靠低保金和种地维持生活,孙女还在上大学。考虑到老两口年事已高,加上传统种植收入微薄。去年,帮扶干部免费帮他购买鸽笼,购买了十多只观赏鸽苗和100多对种鸽,发展小规模养殖业,动员他将5.2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阳光玫瑰葡萄。
“去年,俺家养猪收入了五六万元,两个小孩子上学又都享受智力扶贫,大女儿在城里一家服装店上班,一年收入3万多元。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今年,打算把70多头小猪崽全部喂养起来,中秋节前卖出去,如果和现在价钱一样,预计可收入10万多元……”杨庄村梁楼村民邱振坤说。
任圩村在动员村民自主发展产业的同时,按照“支部+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先后引进中药材种植,流转土地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200余亩,阳光玫瑰种植基地246亩,光伏电站一座和一个扶贫车间等。
“全村的特色种养殖业规模逐渐扩大,村民的收入也逐年上升。村集体收入也由原来的3万元增加到82万元。”任圩村党总支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刘桥镇种植苹果近300亩,核桃树200余亩,油用牡丹1300余亩,中草药300多亩,自种自养贫困户362户,发放奖补资金128.421万元;产业到村项目12个,涉及资金481万元,受益贫困户500余户;已脱贫996户2460人,两个贫困村于2017年全部出列,全镇还有13户35人未脱贫。刘桥镇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由2015年不足2000元增加到2019年的人均5000元以上,有100多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吴永生 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