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在濉溪县韩村镇大殷村,提起贫困户王俊见,大伙都会称赞他是个“能人”, 前几年夫妻二人均长期患病,还要赡养年老体弱的岳母,加上创业屡次失败,家庭陷入困境,2014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但要强的王俊见并不甘心,改变家庭贫困面貌,早日脱贫致富的想法一直在心中思量着。
文化程度低,技术技能缺乏,也没有什么好的出路,2015年,夫妻二人毅然离开家乡,赴合肥郊区租地发展种植业,经过一年的打拼,2016年成功脱贫。本以为好日子就要到来,但2018年,一场大雨让他种植的农作物几乎绝收,王俊见不得不又回到家乡。不甘失败的他没有闲着,来家没几天就找到村里,要求成立家庭农场,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种植、养殖业,在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2018年下半年注册成立了濉溪县生财家庭农场,开始了新的创业历程。
五亩的蔬菜大棚建成了,王俊见按照时令在大棚里种植了西瓜和豆角、土豆等蔬菜,望着长势喜人的蔬菜,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不曾想一场大风又让他的大棚损失殆尽,又气又急的王俊见再一次被击倒,冠心病复发住进了医院,妻子要照顾他,地里的西瓜、蔬菜无人管理,收获甚微。大病初愈,望着被大风摧毁的大棚,王俊见思量许久,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养殖鹅。说干就干,带病先少养一些,短短几个月鹅出栏,100多只鹅赚了5000多元,解了燃眉之急,王俊见也初尝到了养殖带来的甜头。他决定扩大养殖规模,争取获得更大的效益,但资金成了问题,得知这一消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主动协调邮储银行为他申请了3万元扶贫小额贷款,王俊见拿到贷款,几天的工夫搭起了一座大棚,首批就投资18000元购置了1200只鸳鸯鸭苗。 据王俊见介绍,他的养殖大棚,一万多只小鸭子长势喜人,还在地里种植了西瓜、糯玉米、花生等农作物,养殖种植一起发展,这次有信心一定能成功。帮扶人员鼓励他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重点要做好鸭苗的防疫工作,确保安全出栏。
愈挫弥坚,坚强不屈是王俊见最真实的写照,说起经历的艰辛和未来的计划,王俊见声音不大却透着刚毅:“感谢政府和帮扶人员对我的关心,我有信心把农场发展好,困难是暂时的,我相信自己有能力扛过去,不能啥事都靠政府,自己的双手创造的财富才最甜,我还希望能用这一身养殖技术带动更多人发家致富,让大家的日子都越过越红火。”
(侯晓莹 化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