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周润宏 记者 吴传贤) 为破解农民增收难题,保持和发挥农村党员先进性,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淮南市谢家集区孤堆回族乡杨岗村通过“组织引、党员带、群众跟”的发展模式创建了党员群众经济联合体—杨岗村老年协会。近年来,通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协会联合体不断壮大,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拓展了农村党建工作维面。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请大家尽快把地里的山芋收割装袋,11月10日正式集体收购!”接到老年协会的通知后,杨岗村参与紫薯“订单生产”的19家农户开始乐呵的忙活了起来。今年,杨岗村老年协会与合肥市利马土特产有限公司签订了30亩的紫薯种植收购合同,保障紫薯“订单式”生产。
先签订单,然后从甲方公司买种,杨岗村老年协会作为乙方负责技术指导和服务,19家农户负责具体种植,产出的紫薯再由甲方收购,甲方加工制成薯片等成品,出口日本、韩国。一套完整的生产销售流程,让杨岗村的紫薯有了销路,农民多了收入。
杨岗村紫薯喜获丰收
忙收心不倦,抢种意方长
今年47岁的蒋庆果作为杨岗村老年协会里最年轻的一员,承担了老年协会里大部分的“体力活”,见到他时,他正在帮助农户们把紫薯装车。“甲方公司上门收购,只要我们把装好的紫薯运上车,就能拿到钱了!”谈及订单生产的益处,蒋庆果乐此不疲。作为19家参与订单生产的农户之一,他又很后悔,因为今年种的紫薯太少了,第一次尝试,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结果看到别人家的高产量、高收益,可不是眼红了呢!
2020年,杨岗村19家参与订单生产的农户中,收益最多的杨宏才户2.5亩紫薯产量6879斤,收益4815.3元;产量最高的杨宏珠户因为擅于管理,0.5亩土地产了1936斤紫薯,获益了1355.2元,村里的老年人说“这可比传统农作物强多了,干什么都不如来种紫薯!”蒋庆果解释道:“紫薯种植比传统水稻更省工、省时,而且只要尽心管理,施足基肥,质量就好,价格就好,现在又是订单式生产,不愁销路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加入进来。”
拿到卖芋钱,开心展笑颜
退休不褪色,把老党员凝聚在党旗下
杨岗村老年协会为“紫薯订单生产”全套流程提供免费服务,今年81岁的老党员杨修好是退休的老村干部,是老年协会的具体负责人,还负责村里的图书室管理。虽然年纪大,但杨老精气神足,身体好。多年来,老村庄一直走不出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经济发展受限,今年,在上级部门的联系和帮助下,村里拓宽了思路,开始走新型农业道路,他也有了干事热情,通过村里图书室的《农业栽培技术》总结了自己的一本“山芋栽培技术”,并总结出“要高不要洼、要净不要荒、要小不要大、要肥不要瘦”四点经验为村里的农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杨老可是村里的大忙人,每天和村干部一样按时上下班,家人都很不理解,问及村里给不给他工资,杨老严肃的说到:“我要的是钱吗,我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服务好了人民,我还锻炼了身体,心情也舒畅,这不是一举三得吗!”杨岗村老年协会10名成员几乎都是退休的老党员,作为“村两委的喉舌”,及时宣传党的政策,为村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老党员们都乐意发挥余热。
紫薯称重装车
打造“一村一品”,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杨岗村走新型农业产业道路,优先带头发展,除了传统农作物,还打造了蔬菜基地、瓜果种植等特色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下一步,杨岗村计划扩大紫薯“订单生产”产业模式,一是新增种植品种,将紫薯和蜜薯结合;二是整合利用土地,将洼西、夏郢两个生产队作为主攻方向,土地规模由30亩扩大到100亩;三是吸纳农户参与,吸引更多的人才、农户参与到技术研究、种植实践中来,增创发展新优势,真正打造出“一村一品”的“杨岗特色”,“品品皆优”的发展格局,激活“小村庄”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农户们按产量签字拿报酬
金秋清有韵,高月朗无云
一道道旖旎清丽的乡村风光千姿百态,乡村面貌各美其美。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传承乡愁乡韵“留”住一方相思地,发展特色农业“育”出一批新产业,孤堆回族乡正致力于发展出“一村一品”的多元化体系,探索“乡村振兴”实践中的孤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