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12月3日,淮南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美好淮南‘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市经信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一级调研员余守坤到会,介绍该市“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成就。
“十三五”以来,市经信局面对国内外环境和新冠疫情冲击,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一系列全会精神,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始终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做好“六稳”“六保”相关工作,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求进、繁荣向好态势。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在支柱煤炭产业受去产能政策的影响下,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依然保持稳步增长态势,由2015年的331.8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383.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2019年,淮河能源由于整体上市需要,利润总额大幅提高,当年全市规上利润总额高达89.4亿元,同比增长82.5%,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今年,受疫情和灾情影响,规上工业利润同比下降,1-9月份,全市共实现规上工业利润总额63.1,同比下降28.5%。预计全年实现80亿有一定困难。
市场培育成效明显。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由2015年的543家增加到722家,增幅超过30%,创历史新高。其中,2019年全市净增规上工业企业75家,实现利润总额97.7亿元,增幅分别位居全省第三和全省第一。
产业结构有所优化。煤电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15年76%降至68%,自2002年以来首次降至70%以下。
民营经济有所提升。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19年为45%,预计到今年年末为46%。全市民营企业户数、民营经济增加值、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由2015年2.1万户、412.9亿元、45.8%调整为2019年的4.67万户、582.9亿元、45%。截止今年6月底全市民营企业户数达4.9万户。
2019年,该市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69%,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65.5%。预计2020年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75%,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70%。
据了解,市经信局积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制造强市建设,进一步推动该市制造业做大做强,多措并举提升企业制造质量以及增强企业效益。
抓培育激活力,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培育龙头骨干企业。聚焦打造5个百亿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培育规上工业企业。自2018年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由2018年2月底的609户增至2020年10月底共计725户,累计新增208户、退规92户,净增116户,净增数位居全省第2位。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全市共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9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8家,在省“专精特新板”挂牌企业达21家。
抓项目增后劲,工业投资提质增效。狠抓项目谋划储备。每年编制《淮南市工业项目投资导向计划》,建立完善技术改造项目储备库。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深化产业精准招商。持续推进与央企、全国知名民企合作。
抓创新促升级,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全市共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3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家、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7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9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14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4家、市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0家,省级工业精品25个、市级工业精品23个。提升智能制造水平。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企业7家,共有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1个,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5个,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28个、市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1个。积极推动“企业登云”,新增云视讯登云企业265家。推进企业绿色发展。全市共有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绿色工厂17家、市级绿色工厂17家。积极推进节能环保产业“五个一百”专项行动,全市共有12家优秀生产企业、12项先进技术、14项新装备产品、33个重点改造项目、1家节能环保服务企业进入全省工业领域节能环保产业“五个一百”推介目录。市节能监察中心作为全省首家首次地市级节能监察中心牵头制定了工信部《合成氨行业节能监察技术规范》。加快通信基站建设。新建基站134座(另外新增共享330座),保障了全市范围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和发展。积极推动我市5G建设,铁塔公司提前储备5G站址资源;移动公司已开通试点基站4处;联通公司开通联通大楼5G试点,规划首批5G站点100处;电信公司首批预规划站点130处。
抓服务解难题,民营经济成效明显。创新助企服务机制。建立市领导联系帮扶百家重点民营企业工作机制,市四大班子33名市领导联系帮扶100家重点民营中小企业,建立健全政企沟通长效机制,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困难。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进一步优化我局“互联网+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压缩办事时间,平均办理时限由原来的33个工作日压缩到6个工作日,进驻大厅的21件办理事项均实现全程网办,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狠抓企业减负工作。落实降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各项政策,完成安徽省减轻企业负担综合平台动态调整,清退返还已取消涉企保证金。积极搭建服务平台。举办各类大型公益性招聘活动6场,为企业解决用工1万余人次。组织参加中小企业博览会、工业设计展览会等展会,助力中小微企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组织开展人才培训。近年来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主题,先后组织150余家企业200余人次赴北京邮电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开展专题培训。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吴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