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11月3日,记者从淮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淮南市纪检监察机关已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黑恶势力“保护伞”“关系网”189人,其中“伞”“网”101人。102条线索已全部办结,办结率100%,其中立案32件,党纪政务处分66人,第一种形态处理20人,移送司法机关4人。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黑恶势力团伙依法受到严惩。
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在省纪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淮南市纪检监察机关立足政治机关职责定位,坚持“两个一律”,集中精干力量,突破重点案件,严格“一案三查”,把扫黑除恶同反腐败斗争和基层“拍蝇”相结合,深挖彻查“关系网”、“保护伞”,“打伞破网”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
市纪检监察机关公布了一批典型案例,针对周家林案涉及公职人员线索办理,市纪委监委成立“4·10”案打“伞”破“网”专案组,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2名副书记和1名常委任副组长,抽调精兵强将组建7个调查组和1个问责组,同步推进调查和问责。专案组一周一调度,及时对案情进行研判,统一调度案件办理。调查组安排10名同志集中时间分组对周家林等人进行提审,进一步摸清涉“伞”涉“网”线索。“4·10”专案中市纪委及相关纪检监察机关已处理涉腐涉“伞”涉“网”党员干部23人,其中县处级领导干部11人。
针对凤台县钱庙乡钱庙社区原党委第一书记、刘楼社区书记刘利(原中共凤台县委委员、淮南市人大代表、凤台县人大代表),市纪委监委督导凤台县纪委监委于2019年4月28日对刘利采取留置措施。留置后,刘利对抗组织审查调查。市县两级纪委监委采取多种措施,在“零口供”情况下,完成对刘利违纪违法证据的固定,并移送司法机关。凤台县纪委监委对刘利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中的党员干部共立案12人,全部开除党籍。查处“保护伞”“关系网”9人。
针对查处涉砂行业腐败和“内鬼”,市纪委监委组建工作专班,专司非法采砂领域腐败和“保护伞”案件的查办。截至目前,对涉砂腐败和“保护伞”已立案查处32人(留置审查8人),其中开除党籍15人,移送司法机关17人,追责问责16人。市纪委监委留置查处的市河道局原副局长汪琳案被列为安徽省扫黑除恶十大典型案件。
针对中央督导组反馈淮南市“两个问责”要求,市委高度重视,市纪委和市委组织部分别成立调查组,开展调查、精准问责。省纪委三室、党风室负责同志下沉淮南,精准指导。一是蔡天宝案相关问题问责情况:市纪委监委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严肃查处了蔡天宝“套路贷”案件中的公职人员充当“保护伞”问题,共对7名民警进行了查处,责令谢家集公安分局党委向市公安局写出书面检查,并对谢家集公安分局局长、政委、纪检组长等11人的失职失责问题进行了问责。二是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相关责任人的问责情况:主要针对涉及山南新区徐道文早年有违法犯罪前科,依然通过2018年度村“两委”换届联审问题。市委组织部经调查,对三和镇原党委书记、纪委书记等4人的失职失责问题进行了问责。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 吴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