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法官快把公告撤下吧,太丢人了,我这就想办法筹钱还款。”摄于淮南市谢家集区人民法院执行悬赏的压力,消失两年多的被执行人李某终于现身,在执行悬赏公告对外发布当天就主动联系执行法官,表示愿意积极履行还款义务。10月15日,李某委托亲戚将3.5万元欠款交至法院,并与申请人达成了余款分期偿还的执行和解协议。
李某与妻子高某共同经营一家废品收购站,先后多次从盛某处收购废纸,共拖欠11万余元货款未付。经法院判决后,李某并未履行判决确定的给付义务,盛某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立案后,法院依法向李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以及财产申报表,然而,法律文书却似石沉大海一般,被执行人既不向法院报告财产,也不履行义务。在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多次实地走访,依法对被执行人名下的银行账户、车辆及房产进行了查询,发现并无可供执行的财产,而李某也消失的无影无踪,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8月21日,根据盛某的申请,法院依法对外发布执行悬赏公告,并将悬赏公告张贴在李某所居住的田家庵区某小区门口、单元楼门口以及公告栏等显著位置,明确凡是提供线索并协助法院实际控制被执行人的举报人将获得2000元悬赏金。公告刚刚贴好,就引来了附近很多群众驻足围观、议论。
效果很快显现。迫于法律的威慑力和熟人朋友圈的舆论压力,当天下午,被执行人李某急忙联系执行法官,表示认识到了自身错误,但因履行能力有限,希望能与申请人协商沟通,争取尽快把案件了结。盛某理解李某所处的困境,主动作出让步,双方自愿达成了先行偿还3.5万元、余款分两期还清的执行和解协议。
据悉,谢家集区法院通过落实执行悬赏保险机制,动员多方社会力量参与查人找物,最大限度挤压失信人逃避空间,督促其自觉履行法律义务,一批“骨头案”“钉子案”得以顺利执结,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李斌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吴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