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淮南市打造水运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据9月28日淮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两年来,淮南市交通运输局共完成水运建设项目投资2.98亿元;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229.75万吨(出口493.86万吨、进口735.89万吨)、货物运输量1.52亿吨、周转量858.37亿吨公里,为五大发展美好淮南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淮南市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叠加优势,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推动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据淮南市交通运输局、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引江济淮工程建设给淮南市水运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两年后,引江济淮工程通水运行,届时淮南市高等级航道里程达200公里,货物通过水路进入长江中上游将缩短300至400公里,淮南港将发展成江淮枢纽港。淮南市将大力推进江淮运河工程和港口建设等项目:
淮干航道整治工程。已经作为全省交通重点建设项目,由省港航投资集团为主体,纳入省政府直接调度。淮河干流航道整治淮南段工程在淮南市境内自溜孜口至新城口,航道长101km,按二级航道标准整治,淮南市境内工程总投资约3.1亿元。目前淮南段整治工程已开工,工程完工后淮河淮南段航道等级将由目前的三级提升为二级。
引江济淮工程。已于2016年开工。江淮沟通段从寿县炎刘到东淝河入淮口,贯穿我市南北约95公里,入淮口处在淮南东淝河入淮口处。2016年江淮运河段全面开工建设,建设周期为6年。江淮运河开通后,淮河、江淮运河“一纵一横”两条黄金水道使我市境内二级航道总里程达到200公里,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去长江的航距将缩短300-400公里,水路运输条件极大改善,对淮南港形成江淮航运枢纽港核心地位意义重大。
港口建设项目。2018年以来,市相关部门顺利出让了凤台港区九里湾作业区1#岸线等9段港口岸线使用权。市港口管理委员会组织召开了4次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10段港口岸线开展建设前期工作。交通海事部门大力推进重点港口码头建设,安徽煤化工基地散货码头和潘集连岗码头竣工验收投入使用,中安联合煤化茨淮新河码头完成交工验收。
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主要项目有:
江淮枢纽港核心作业区,该项目包括寿县港区五里闸作业区和毛集港区何台作业区。这两个作业区均位于江淮运河入淮口,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可以为全市和淮河上、下游提供集装箱装卸、中转和矿建材料、煤炭等物资进出口等服务。两个作业区共规划30个2000吨级泊位(16个集装箱+14个通用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450万吨散杂货+85万TEU集装箱,计划总投资20亿元,目前港口岸线规划已经省政府批准,项目招商即将启动。
凤台新港综合码头,项目规划拟建10个2000吨级泊位,主要装卸货种为煤炭、矿建材料、集装箱、钢材及一般件杂货等,配套建设铁路专用线、进港道路和堆场等设施。设计年吞吐量1030万吨和5万TEU,征地面积约1010亩,工程总投资约8.8亿元。目前凤台县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工可报告等前期工作,项目招商正在进行。
淮南港陶圩综合码头,项目拟建设6个2000吨级散货及件杂货泊位,使用港口岸线480米,设计年吞吐量400万吨,总投资2亿元,主要服务于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基地和宏泰钢铁公司。项目已完成岸线使用权挂牌、建设用地调整等前期工作。四是大通洛河作业区港口物流园,该项目由中铁中房(淮南)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建成集港口水运、物流采购运输、散杂与集装箱综合货运仓储、水上综合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年通过能力散杂货物560万吨、集装箱15万TEU的专业化、标准化的港口物流及配套服务项目园区,总投资约4亿元左右,预计可于今年9月份开工。
淮南港3号水上综合服务区,项目位于田家庵港区连岗作业区,建设单位系淮南市中由水上服务有限公司。建设主要内容包括:1个2000吨级加油泊位、1个2000吨级综合服务泊位与1个油污回收船泊位及接岸设施,总投资1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将推动淮南更好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成为淮河上首家航运“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成为集环保接收、交通驿站、岸电供水、维修保养、供电供气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该项目被列入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已于2019年11月开工实施。
淮南港皖江物流综合码头,该项目位于潘集港区架河作业区,拟建4个2000吨级泊位,包括3个散货出口泊位和1个件杂货泊位,配套建设堆场、库场等。设计年吞吐量510万吨,总投资3.9亿元。项目原由安徽皖江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现产权划转至安徽省港航建设集团,建设方案正进行功能和布局调整。
引江济淮等工程的实施,使淮南市水运优势凸显。下一步,淮南市交通运输局、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局将适应新形势,抢抓机遇,超前谋划,利用港口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港口对区域、腹地及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港城发展空间,延伸临港产业链条,发展临港经济,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使港口经济成为淮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 吴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