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食品安全与人民群众悉悉相关。近年来,淮南市大通区把握食品安全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以良法善治维护良好环境,形成监管合力,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推动食品安全工作提档升级。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平时出去点餐的时候,吃多少点多少,宁愿不够再加,尽量避免浪费”。大通区食安办工作人员向过往的路人发放宣传资料。
9月23日上午,大通区食安办组织开启以“文明节约用餐 推行公筷公勺”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活动开展时间为9月23日至9月30日,活动重点宣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安徽省食品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科学常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落实食品安全保障的经验做法等。
高度重视,落实属地责任
大通区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属地管理,守土有责”的基本原则,以发现问题为导向,以控制风险为目标,突出重点,排查隐患,追根溯源,严防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突出重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大通区多部门联动,齐抓共管食品安全,形成监管合力。大通区市场监管局切实加强食品生产、流通销售、餐饮服务等重点环节监督检查。大通区农业农村局加强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源头严防,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大通区商促局进一步规范餐饮行业发展,建立健全行业安全信息公开制度,指导餐饮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和开展行业宣传培训,并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抓好重要产品来源追溯。大通区教体局督促学校和校外供餐单位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等规定,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校长责任制,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教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提倡分餐和使用公勺公筷。大通区民政局、住建局分别加大对养老机构、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督导检查力度。
加大监督抽检力度,严查违法行为
大通区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根据本地食品小作坊的数量、分布、风险分级和自身监管力量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计划,实行食品小作坊日常监督检查100%全覆盖,并按照风险分级确定检查频次。结合本地实际,大通区以食品安全舆情、日常监督检查和投诉举报情况为导向,逐步加大对食品小作坊生产的地方特色食品、节庆食品、旅游销售食品等重点品种的抽检力度,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潘雪洁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吴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