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都说最美不过夕阳红,但大多数行动不便、身体抱恙,子女忙于工作疏于陪伴,却是现今老龄化社会面临的养老困境。如何让老人幸福养老、青年子女安心工作,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无疑是摆在社会大众面前的一道难题。面对原有养老事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现状,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20年投资52万余元共建成宫集村、淮建村、刘郑村、农场社区、龙池社区、朝阳社区六个村级养老服务站,并依托宫集敬老院升级扩建成一个区级养老服务中心,成功打造养老新模式,真正让老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一句话,“幸不幸福,一切都以老人说了算!”
难题不难解 原居安养不离亲
“老年人大多不希望离家养老,一方面对家有眷恋,但另一方面却又无法独立生活。”在充分考虑老人的心理需求后,经开区依据辖区内老年人口分布状况、能力状况和需求焦点,全面统筹养老站点布局,力求各个村、社区到相邻养老中心只需20分钟,让老人原居安养不离亲,成功打造“20分钟养老服务圈”。另一方面,针对各村、社区养老服务配建设施、各类养老机构闲置资源等进行摸底统计,通过调剂、置换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活动室等公共资源,高效解决养老用房问题。今年9月,已建成的六个村级养老服务站投入运营,其中最大的农场社区服务站面积达1000平方米,升级后的经开区养老中心占地总面积则达到5753平方米,整体上,各养老服务站点设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服务更加专业。
毫无疑问,经开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就是用最优的配置让老人看着满意、住着舒心,时刻想着来、愿意来、惦记着来,从心理层面解决老人及其家人的后顾之忧。
孝老更精准 服务增能解心忧
养老照护讲求“人性”,服务管理要求“专业”。为了提供更加精准的医养服务,经开区针对村级养老服务站和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分级建设。针对面积适中的村级养老服务站,站内特别设有残疾人工作站,配备康复训练器材,并设日间照料床位,针对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日托或短期托养以及助餐助浴服务,全方位解决老人及其家人的临时照护难题。改造后的经开区养老服务中心则服务半径更广、照护老人更多,在服务内容上,以医养结合、日托、中长期全托为基础,以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健康指导为重点,涵盖生活服务、托养服务、康复护理和心理疏导等功能,累计设有养老房间50个、全托床位100张,高质量满足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等住养、医养需求。
让辖区老人更高兴地是,养老服务站还主动整合周边医疗卫生资源,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免费健康指导服务。在淮南中山医院走进龙池社区大型义诊活动现场,前来健康咨询的老人络绎不绝,医护人员有序地为老人们量血压、测血糖、下医嘱,和煦如春风的面诊服务获得老人们的一致点赞好评,“年纪大了,腿脚不灵活,有点头疼脑热不方便跑医院,这样送到家门口的服务真是太贴心了”。
爱老再加码 “投其所好”乐满堂
“养老服务不单只是照顾好老人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更多地,我们还需要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村级养老服务站负责人柴秀荣介绍道。
有的老人性格开朗、多才多艺爱热闹,有的老人虽然行动不便,却头脑灵活爱学习,有的老人性格孤僻需要积极引导……面对老人们“众口难调”的精神文化需求,养老中心一方面充实完善图书室、书画室、娱乐活动室建设,坚持开展日常阅读讲座、棋牌娱乐、书法比赛等活动,另一方面积极整合利用周边综合服务中心、文化中心等设施资源,定期邀请社会组织、艺术团体等,举办文艺演出、健康讲座、文娱竞赛等,“投其所好”地为老人提供休闲娱乐、教育学习、心理辅导等形式多样的精神文化服务。
今年9月,安徽省文化惠民工程送戏进万村演出走进经开区养老服务中心,阳光熠熠的广场上,《桃花庵》、《父子双状元》、《棒打无情郎》、《恨父》等一场场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轮番上演,精妙的唱腔、惟妙惟肖的表演让场下的老人们大呼过瘾,喝彩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唱到尽兴处,场上演员与场下老人一唱一和,双方互动的十分温馨有爱。坐在轮椅上的姜大爷笑呵呵的说“年纪大了,就好这口,年轻人不爱听这个,以前只能一个人在家听收音机,今天真是过足瘾了!”
淮南经开区通过打造养老新模式,创新为老服务方式,为老年人解决后顾之忧、让老年人乐享夕阳生活。下一步经开区将继续推进多元化养老服务、智慧化养老,不断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更多的老年人安享晚年。
朱洪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吴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