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近日,淮南市八公山区司法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整合资源力量,强化使命担当,紧盯“矛盾不上交”目标,深化人民调解工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
预防为先,筑牢基层防线。依托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中心(站、室),推进“3+n”服务,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实现全覆盖,构建“纵到底、横到边”的调解工作网络。下沉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发挥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优势,解答法律政策,依法引导诉求,推进关口前移,强化源头治理,筑牢维护社会稳定基层“第一道防线”。
专群结合,强化队伍建设。加强基层调解员队伍建设,大力发展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142名人民调解员活跃在基层第一线,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发挥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作用,借力律师、基层法律服务者等专业资源,汇聚“老娘舅”、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调解合力,深化多元化解,构建专群结合的大调解格局。
协调联动,形成化解合力。加强与区法院、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区信访局、区房管所、区妇联等部门联系,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委员会、信访事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物业服务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扎实开展工作,“访调对接”“诉调对接”“警民联调”工作机制有序运行,实现各方联动、力量联合、矛盾联调、稳定联保,确保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妥善化解。
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模式。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把人民调解作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化上门调解、预约调解和在线调解,推行“人民调解+”模式,为群众提供精准化、普惠化、便民化的调解服务。发挥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独特优势,创新“老娘舅”人民调解模式,推深做实地方品牌特色,拓展丰富新时代枫桥经验,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李韵 王越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吴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