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我们家的‘传家宝’就是守护好这片烈士墓地,我父亲病重在弥留之际交给了我,在我老了以后身体不行了,我就把这个重担交给我儿子,继续把烈士陵园守护下去。”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守墓人”李学成初心不改,默默守护陵园几十载。
李学成是凤台县丁集镇郭徐村一名普通村民,他的父亲李文传因为部队首长临走前的一句嘱托,56年义务为长眠于凤台县板张集村头的14位烈士守墓,直到生命的尽头,父亲去世后,他和儿子李杰继承老父亲的遗志,薪火相传,父传子、子传孙,三代人为烈士守墓、护墓72年。
凤台县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长眠着战争年代14位革命烈士。除了看护烈士墓地,李学成还主动做起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员,逢有祭扫活动,他便向祭扫人讲述英雄的事迹,让后人牢记历史,继承革命光荣传统。不过,今年的情况有些不同,为减少清明期间祭扫活动引发的人员聚集性感染风险,今年烈士陵园暂停群众现场祭扫活动。虽然活动取消了,但李学成还是像往年一样,带着全家人一起来到陵园,除草培土、擦拭墓碑、给烈士献花。李学成告诉记者:“虽然没有人来祭奠了,我要和往常一样把林园打扫的干干净净,把14位烈士墓擦的干干净净。”
板张集烈士陵园开始占地面积较小,后来,在凤台县新四军研究会的努力和帮助下,陵园几经扩建,发展成一个占地12亩,拥有树木花卉数万棵,集路、桥、亭、林、门、碑、雕、馆于一体的现代化陵园。当年父亲在世时是义务守墓,早些年李学成也是义务守墓,现在因为陵园的扩大,他管护陵园也有了点微薄的收入。
李学成的妻子郭玉华动情地说:“他就想着把陵园守好,烈士墓守好,什么都值了,这几十年他都这样讲。”
父传子,精心护墓薪火相传。 李学成说,自己是父亲李文传的二儿子,小时候经常围在父亲身边,听他讲革命故事,从小便耳濡目染,放学或者放假时,都会帮着父亲在陵园里捡拾垃圾,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十几年前父亲病重时期,还拉着李学成在烈士墓前留下了一张珍贵的黑白照,至今仍被李学成珍藏着。父亲还告诉李学成,这些烈士们没有亲人,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每年清明节你要给他们扫扫墓,教育孩子要继承革命的光荣传统。
从以前一小块地方到现在占地12亩,烈士陵园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可管理员还是只有李学成一个人,经常忙不过来,他就会喊来全家人一起帮忙。小儿子李杰为了接好父亲的班,2003年就跟着父亲去陵园守墓,如今的李杰也听从父亲的话,走上了三代人相传的守墓路,到目前为止,一家3代人守墓已经超过了70年。2017年,李文传、 李学成、李杰先后被评为了“安徽好人”和"中国好人“。
情系先烈,奉献大爱。李学成说:“守墓是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我们一家三代以守墓来祭奠烈士,向革命烈士致敬,正是有了他们的奉献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目前,凤台县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已成为省、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巧玲 岳荣 李修旋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吴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