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这几天,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镇黑土李村的李兆春非常忙碌,每天都要组织40多名工人,在家庭农场100亩草莓园里进行采摘,然后再将这些草莓送到淮南市曹庵批发市场。“在曹庵批发市场,能卖到5至12元一斤不等,我这每天大约能摘3000至4000斤红颜草莓,收益大概3至5万元。草莓从去年12月份一直能卖到今年5月份,1亩地的毛利大约在2万元,我们这个家庭农场有100亩地草莓,光这一项,就有200万元的收入,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潘集区泥河镇黑土李李兆春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兆春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潘集区把发展家庭农场作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培育新型农业和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通过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鼓励贫困群众、返乡农民、致富能手等人群,巧用资源优势建立家庭农场,并以土地流转、代管托管、提供种子、产品回收、入股分红、吸纳贫困户进农场务工等多种方式发展瓜果蔬菜种植,通过产业扶贫破解脱贫难题,让贫困户有了稳定的收入。
家住泥河镇黑土李村的贫困户袁传信,2017年开始在李兆春家庭农场务工,从事草莓采摘和施肥打药等比较轻松的工作。“一天有60块钱收入,一个月能开1000多块钱。收入稳定,又能照顾家庭,我感觉特别的知足。”袁传信一边采摘草莓一边说。
据了解,在李兆春家庭农场雇佣的40名工人中,贫困户有8人。这些贫困户通过在家庭农场务工,既学到了种植果蔬技术,又拓宽了收入渠道,为他们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李兆春家庭农场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还准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申报省级家庭示范农场,扩大种植面积,引进新的品种,扩大生产规模,同时,也能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走共同富裕之路。
潘集区家庭农场的不断发展,同时也推进了农业的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为做大做强名牌农产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支撑。据了解,潘集区目前蔬菜瓜果种植面积13.8万亩,产量32.5万吨,产值近5亿元。在产业扶贫等各项政策的共同支持下,到2019年底,潘集区共出列贫困村34个,脱贫7177户17721人,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之初的6.84%下降到目前的0.072%。
李锐 石坚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吴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