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一盏普通台灯、一台缝纫机,旁边的床上散落着或成品或半成品的工装手套……3月12日,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古店乡北王集村贫困户管占菊坐在家里忙得热火朝天。
“以前每天都要去厂里,现在为了防疫,在家就能做,这是个手工活,好学好做,一天下来能加工成品五六百只,挣一百多块钱哩……”管占菊一边给手套锁着边,一边笑容可掬地和记者聊着。
管占菊是县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爱人去世多年,这些年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孩子,靠着家里的几亩地艰难度日,日子越过越难。在精准扶贫中,管占菊和村里其他的十几个贫困户被安排到村里的扶贫企业手套厂上班,月增加收入3000多元,不仅让管占菊从贫困户变成了脱贫户,更是让她看到了生活的曙光。今年疫情来袭,手套厂一时开不了工,管占菊一度很发愁。
为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让村民们“宅”在家,有事做,“宅”得住,还有收入,抗疫期间,北王集村驻村扶贫工作队一边协助村里抓好战“疫”,一边做细做实贫困户的防疫工作,为确保脱贫攻坚不停顿、不断档,他们积极筹划协助村里扶贫企业落实复工复产,指导他们做好复工防疫,帮助他们组织货源,并创新思路,变“集中加工”为“炕头经济”,把原材料分送到贫困户和普通农户手中,以家庭作坊的形式生产加工。
据了解,加工手套,缝制连接、锁边包装……都是分流程作业,工作强度小,易学易做、在家就能独立完成,主要针对村里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或受疫情影响不能外出务工的普通农户。“我们村里这个手套厂已经创办运营了十年时间,是个传统产业,有这个基础,我们就做个牵线搭桥者,上门送,上门收,工资日结,村民们足不出户就赚到钱了,大家在家也能待得住,也算是为疫情防控作贡献了。” 北王集村手套厂负责人、预备党员贾时翠告诉记者。
“现在是疫情特殊时期,政府倡导少出门、不扎堆、不串门。这种采取居家生产的模式,是一件双赢的事,既规避了因人员集中聚集而交叉感染的风险,又省去了工人们来回跑,也降低了企业防控压力,对于待业在家人员也可以有些收入。”北王集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王希帮说。
家家机器响,户户致富忙。这种“炕头经济”模式不仅在古店乡北王集村已初具规模,而且还影响辐射到了周边县乡。“我们这种模式,不仅确保了本村的所有贫困户和一些在家待业的普通农户,周边的几个乡镇以及亳州市的蒙城县、利辛县等区域的乡村农户,我们也派专人统一放活、收活、结算,引导他们做到防疫、生产两不误,宅在家中照样增收”。贾时翠告诉记者。
徐艳友 李聪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吴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