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成就巡礼
蜀山含黛,花海吐蕊,直与天地争春回。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塑造产业集聚新优势。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蜀山区注重创新人才培育,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巩固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升级,积极发展战新产业。持续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改革力度,全面拓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广度,10万平米环境科技大厦助力建设中国环境谷,打造面向长三角、辐射全中国的环境产业高地。
协调成为内生特点,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蜀山区快速推进、优化城乡融合发展。东部致力打造“精深内涵、精品特色、精细服务”为特征的现代化中心城区,西部着力建设“山水交融、城乡共生、产城一体”为特征的田园型新区,中部依托蜀山经济开发区和南岗科技园区,重点发展“优美环境、优良载体、优质产业”为特征的产城融合新区。随着编制运河新城、高铁西站、十五里河、大铺头等重点片区规划启动,四大商圈能级进一步提升……大城大乡协调发展格局已然成形。
绿色成为普遍形态,谱写生态优先新篇章。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蜀山区不仅在发展中守住生态底线,更努力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经济发展“高素质”的“同频共振”。200平方公里西郊公园让都市风情和乡土风韵共生共荣,既留住乡愁又让农民有盼头;近3000亩的四季花海公园绘就城区美丽画卷;5平方公里“乡村CBD”建设启动,构筑城镇、乡村、景区“三位一体”发展模式,让自然风光吸引更多市民……“十三五”以来,蜀山区不断擦亮生态底色、培育绿色动能,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生态相融的绿色之路。
开放成为必由之路,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蜀山区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苦练开放发展“内功”,把产业做强、把短板补齐、把要素配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协调互动,抢抓开放机遇,提升开放平台,完善开放机制,优化开放环境,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蜀山区块第一时间按下建设“启动键”;经济、文化、商业高度集中的天鹅湖中央商务区撬动转型发展大格局;2018年6月被认定为首批13家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之一,与“一带一路” 沿线35个国家开展贸易往来;安徽(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转型发展,实现“买全球”和“卖全球”……折射出蜀山区解放思想、创新求变,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坚定信心。


时间的意义,永远都是赋予实干者的。宏伟的事业,总是在宵衣旰食中腾飞;壮丽的篇章,总是在朝乾夕惕中续写。
“风也有,雨也有,风雨无阻向前走。”我们坚信,一个迈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蜀山,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动担当、积极作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必定能续写更多的“春天的故事”。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过往波澜壮阔,未来征途如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