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日前,合肥市文明办发布关于10月份“合肥好人”拟表彰名单的公示。其中,巢湖市槐林镇无偿献血一百次的袁建华当选“助人为乐”类好人。
家住槐林镇的袁建华,经营着一家小超市。18年来,他坚持献血,并带动家人一起无偿献血。2018年10月,袁建华荣获国家卫健委、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授予的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今天正好是袁建华的第100次献血。”今年1月9日,在槐林镇无偿献血活动现场,医护人员看到袁建华登记的信息时说。袁建华在“中国渔网第一镇”微信公众号上看到发布的无偿献血倡议后,当天就冒雪赶了过来,完成了自己的第100次无偿献血。
今年54岁的袁建华第一次献血是在2002年8月11日,那天他到巢湖市区一家医院探望病人时,听医生说“病人用血紧张”,自己便萌生了献爱心的想法,于是,好奇地问了可以献血的地方后,撸起袖子献上了自己的第一剂血。
袁建华这一献就是18年。他告诉我们,献血非但没有让他感到任何不适,反而觉得身体更加健康了,因为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了。他说:“献血需要保证自身健康,连伤风感冒都不能献血。”为了增强身体素质,他保持较大的运动量,平均每晚走近3万步,并且不抽烟,不喝酒。
据了解,袁建华早期是捐全血。在多次捐献全血后,一位医务人员对他说:“你体质这么好,还可以献成分血(主要为血小板),成分血的用途更广泛,特别是能救治白血病等患者。”袁建华想,如果能够减轻这些重症患者的病痛,挽救他们的生命,也是件不错的事。2008年2月15日,他第一次捐献了成分血。捐献成分血时,需要连续躺在床上近80分钟,不能随便动弹,针眼疼痛,胳膊还要老伸着,头也疼痛、发晕。
在得知一年可捐献若干次成分血的时候,袁建华每年都会去捐献很多次。他2013年捐了15次,2014年捐了13次。2019年9月23日和11月8日,袁建华两次捐献机采成分血两个治疗量,各耗费两个半小时,期间口渴了也不敢喝水,因为,如有小便,是不能下床的。
不仅如此,他还带动妻子、儿女们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袁建华说,“每次看到我献血,妻子还是很担心的。”但在袁建华的鼓励下,八年前,妻子魏腊英终于做出了第一次献血尝试。献血之后身体并没有任何不适,于是她也加入到献血的队伍中了。到目前,魏腊英已献全血5次、成分血5个治疗量。他们的女儿袁静献血4次;曾在海军部队服役的儿子袁泽宏,也献血4次。
我们从合肥市中心血站巢湖分站提供的“献血记录”上看到,袁建华已第一百次献血,其中捐献全血24次,共9000毫升,相当于他人体血液量的两倍左右;捐献成分血(血小板)76次、78个治疗量。
2018年10月,袁建华荣获国家卫健委、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授予的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此前,他获得过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铜奖等奖项。今年5月,袁建华获评“巢湖好人”。说到这些奖项,袁建华显得很淡定,他说,“这个社会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只要我能做到的,就尽可能地多做一些能够帮助他人的事吧”。
十八年来,袁建华以顽强的毅力默默忍受着献血途中带来的不适,坚持献血,从未动摇过。对于以后,他说,“《献血法》规定,55周岁以下的健康公民可以无偿献血,如果健康公民年龄超过55周岁,但是身体状况良好,年龄可以适当放宽至60周岁。我现在还可以再献几年,争取到60岁的时候,身体条件允许的话,要献满200次。想到我每献一次血,说不定就能救一个人时,就更加坚定了我献血的信念。”
谈到袁建华,合肥市中心血站巢湖分站的工作人员也满是敬佩。医护人员表示,他已是“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平台志愿登记者。谨为生命,传递美意,真的让人很感动。 (陈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