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近年来,合肥市肥西县民政局立足保民生、兜底线、优服务的部门职责,坚持创新、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社会救助工作内容创新、方式创新,探索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提升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效能,增强困难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保障范围逐渐拓展。2017年,将符合条件的因病支出型贫困居民纳入保障范围,明确将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或重残对象参照“单人保”纳入保障范围。加大对重病重残人员、老年人、未成年人的分类施保力度,A、B类增发标准均高于上级指标要求。考虑到今年疫情和汛情对经济社会的冲击和对群众生活的影响,9月份我县对低保操作规程作出修订,增加了“支出型贫困家庭收入核减”、“渐退期”、“就业成本扣减”等规定,进一步拓宽了保障范围。加强困境儿童分类保障,今年救助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27人,累计发放资金192.33万元。
救助方式不断创新。推进政府购买救助服务,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我县从2016年起逐步探索实施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先后推进落实“城乡低保入户核查”、“特困供养对象自理能力评估”、“集中供养机构管理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等事务性项目,增强基层救助经办服务能力。2018年以来,肥西县注重探索购买服务性救助项目,为救助对象开展照料护理、康复训练、送医陪护、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等方面的救助服务。2020年我县开展社会救助服务提升暨品牌创建行动,对购买救助服务项目进一步梳理划分,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服务需求,实施“温馨家访、温情相伴、暖意行动、携手同行”四大行动,在县级层面高质量开展购买救助服务的同时,督促指导各乡镇(园区)结合本地实情创建自身社会救助项目品牌,使我县困难群众能更多更公平地享受救助服务。今年累计实施购买服务性工作项目10余个,惠及低保、特困、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各类困难群体。
“放管服”改革成效初显。今年9月份,肥西县委、县政府印发《肥西县社会救助综合改革总体实施方案》(肥发〔2020〕12号),推进系列改革任务,目前取得初步成效。将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基本生活救助审批权限下放至各乡镇(园区),权限下放以来,累计办理新增低保对象363户、特困对象15户、临时救助248户,救助工作平稳进行,救助时效有效提升。部分乡镇先行探索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参与的社会救助联审联批制度,监督贯穿整个流程,保障了救助制度的公平实施。优化简化救助办理程序,对经济状况核对和入户调查无疑义的家庭,不再进行民主评议,取消了繁琐的证明材料,建立了个人自主申报和信用承诺机制,结合平台核对,实现双向约束。低保、特困的办理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内。“互联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取得进展,救助业务网上办理全面实现,包含低保、特困供养对象等在内的困难群众数据库基本建成,困难群众基本信息录入已达8.8万人,为后期开展纾难解困工作提供依据。(宋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