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合肥市肥东县响导乡坚持政府主导、因地制宜、群众参与、有效推进的原则,立足村情实际,实现了2020年民生工程“农村改厕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圆满收官,截至今年12月初,响导乡10个行政村的3332名农户用上干净卫生的厕所。
配强乡村两级组织力量,建立全乡联席会议机制,充分调动农民改厕积极性
乡党委及时召开相关会议,专题研究农村旱厕改造工作,成立了书记、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班子成员职责,研究制定分布推进的工作方案,建立农村改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下设综合组、质监组、宣传组、保障组四个专业工作组,各专项工作组、成员单位相互协作、各司其职,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股站所全力抓,村干部齐上手的有效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发放倡议书、明白纸、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让群众深入了解农村改厕指示,提高群众对旱厕改造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在每个改厕村建立改厕示范户,通过示范引导,调动农民参与改厕的积极性。
创新方式方法,抓实具体举措,全面清扫“卫生死角”
在深入推进农村旱厕改造过程中,响导乡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发动党员干部先带头改厕,然后逐街逐户推进的办法,解决了群众封建迷信“不宜改”问题;用统一出栏的办法,解决了群众嫌脏“不愿改”问题;设定不同层面的奖励和施工队伍竞争的办法,解决了常年在外“无人改”问题;采取采取统一施工、简单实用、集体补贴的办法,解决了农户“无钱改”的问题;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改厕模式,增加补贴额度,破解了较为偏远地区“难以改”的问题。
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不折不扣地做到了“六个统一”,即统一标准,严格按照省改厕图纸施工;统一采购,采购正规厂家的装配式三瓮化粪池;统一培训,邀请化粪池厂房对施工人员进行集中现场施工培训;统一施工,通过招投标程序分四个标段开展全镇改厕施工,签订合同,明确任务和时限,确保按时按质完成任务;统一监管,乡村改厕工作组实行每天一巡查,发现施工和质量问题立即整改;统一验收,由乡、村改厕工作组严把验收标准,不合格的通过整改符合要求后再予以验收。
建立后续管护长效机制,确保“改得好、用得住、重管护”,促使农村生活环境大改观
为了保持改造后的农村厕所长期干净卫生,响导乡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改厕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建立乡农村改厕管护服务站,全面建立“有场所、有牌子、有车辆、有人员、有电话、有制度、有经费、有配件专柜、有活动记录、有粪液利用”的改厕管护服务组织。建立管理协调网络和维修服务网络,乡村确定专人负责改厕后期管护工作,按照“五有”标准委托有维修能力的经营主体或公司、厕所粪液清运处理服务化组织开展厕具维修、粪污清运服务,农户可通过电话预约和微信小程序预约的模式点一点解决清掏、维修,确保“厕具坏了有人修,粪污满了有人掏、资源化处置有出处”。
坚持“政府主导、农户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贯彻“建管用并重、责权利一致”和“经济可承受,群众能接受”方针,注重粪污资源化利用,建立覆盖全部改厕村庄的粪液粪渣清运服务体系,与规模化种植企业(户)合作或依托城乡环卫一体化、卫生厕所维修服务单位、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实行粪液收集、运输、处理,按照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原则,实行“单户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处理粪渣粪液,回收的粪渣粪液作为有机肥料优先用于农业生产,严禁随便倾倒,避免造成新的环境污染。
近年来,响导乡通过实施农村旱厕改造,让千百年来困扰农村群众的“卫生死角”集体变靓、变净,农村环境质量和农民幸福指数得到显著提升,解除了农民后顾之忧,让农村厕所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靓丽窗口。“以前,农村最脏的地方就是厕所,一到夏天,苍蝇成群结队,臭气熏天。现在好了,政府帮着咱改造,老百姓也跟城里人一样,用上了干净的厕所。”赵集社区党支部书记对此深有感触。( 付浩 刘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