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省振兴乡村全面推进,全省各地的致富能人们八仙过海——各用奇招致富。而殷宗良和徐岑是一对80后夫妻,靠着勤劳的双手守住自家传统的食油加工技艺发家致富、孝敬老人,被街坊邻里夸赞不已。如今自家老字号的“沙帽塘”食用油做的是风生水起,服务周边万户居民。
孝敬父母 守住自家“老字号”致富
殷宗良是土生土长在合肥磨店乡,2009年大学毕业后闯荡房地产市场,妻子徐岑也是自己的大学同学,一边照顾自己的父母一边与自己同事跑市场;随着自己的父亲生病,殷宗良就单独一人在市场上打拼,但父亲病渐渐加重离世,他回归家中重新拾起父亲所干的老行业—食用油加工作坊。
殷宗良告诉记者,他家的食油作坊有30余年的历史了,在父辈都是全手工制作食用油加工,从他接手起,严格遵守父亲制作食用油工艺,为每一户做出又香又纯的食用油。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他又创新,手工+机器,在出油前期工序全是手工,如菜籽(花生、大豆)用“铁锅+木材”炒制,只是在出油是用机器+手工压榨,“老工艺结出新芽”, “沙帽塘”食用油也从当初一年20万元的产值的小作坊,变成了如今年产值600万元的“大作坊”;服务的人群也从磨店辐射到合肥市区、滨湖新区、大蜀山下,甚至延伸到长丰、肥东、肥西等地,销售对象达到1万多户。
如今,殷宗良、徐岑和自己的岳父岳母和母亲一起耕耘着这食用油“大作坊”,幸福无比。
辛勤持家 诚信温暖万千用户
“沙帽塘”油好,不惨假,到这买油放心。 一位合钢厂退休的谢阿姨前来购买“沙帽塘”食油,老人家走路颤颤巍巍,不远几十公里。殷宗良说,像这样的老客户多的去呢。每一位客户来到油坊,我们都要管一顿午饭,不收一分钱,让他们和在家一样。
据说每天中午要供50多位客户吃饭,殷宗良和他的家人们从来没有怠慢过一个人,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全家人平均每天要5点钟起床制作食用油,干到晚上10点;而殷宗良夫妻二人每天更要早起1小时,晚睡1小时,重活夫妻二人做,轻货三位老人做,全年365天天天如此。
殷宗良说,诚信经营是做人之本。油坊的所有菜籽、花生、大豆等食用油原料均来自原产地,自己亲自订购;如肥东菜籽合作社已经和他们签约,确保菜籽绿色健康等。除了在原料上下功夫,更是在工序上下功夫,确保传统手工技艺,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确保食品纯真原味。徐岑说,她建立以大微信群,服务好所有客户,因为每天有来买油的、有来榨油的,她都提前安排好每一位前来客户,有序而来高兴而归。周围的居民说,殷宗良一家人是用良心和诚信来做生意。
进入新时代,殷宗良夫妻二人正在谋划新的家庭蓝图。他说,“沙帽塘”食用油已是磨店老街的一张老名片,传承了近30余年;我想把“沙帽塘”食用油发扬光大,目前“沙帽塘”食用油所有的证件都齐全,他想做两件事,一是将“沙帽塘”食用油技艺申请成为非遗“老字号”产品,二是将“沙帽塘”食用油老字号商标注册下来。赋能磨店老街新发展,为磨店老街的美食文化添砖加瓦,贡献我们的力量。让传统技艺走向全国;打响磨店老街“沙帽塘”食用油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