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三寸粉笔写初心,三尺讲台育桃李。在肥西,有这样一群乡村教师,他们三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用爱和温暖呵护着乡村孩子的健康成长,这其中也包括合肥市肥西县紫蓬镇中心学校语文老师冯立云。33年来,从“青丝”到“白发”,冯立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的真谛。
以爱育爱,静待花开
1988年,19岁的冯立云从肥西师范毕业后来到紫蓬镇一所乡村小学教书,从此开启了她教书育人的一生,后来,紫蓬镇的几所村小合并,冯立云随之来到紫蓬镇中心学校,至此从未离开。“调走的机会也有,但农村的孩子更需要我,农村这片土壤更适合我。”冯立云告诉记者,她曾获得过合肥市教坛新星比赛的二等奖,可以凭借绿色通道调到城区教书,但她慎重考虑后还是放弃了。
“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从小在紫蓬长大,和这群农村孩子有着相似的经历,我知道他们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冯立云告诉记者,她曾因同学的帮助才有机会继续学业,才有机会站上三尺讲台,所以从教后,她特别重视教育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关爱,也更加关心那些“特殊”的学生。
冯立云曾经教过一个转学的小女孩,由于家庭原因,女孩性格内向孤僻,不和同学交流,拒绝同学的帮助,独来独往,为了让女孩融入班集体,感受集体的温暖,冯立云尝试和她做朋友,通过私下聊天的方式渐渐走入女孩的内心。“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我觉得要像阳光一样照亮和温暖那些身处黑暗和阴冷的学生。”
以爱育爱,静待花开。如今,冯立云口中的小女孩已经成为一名大二的学生,阳光开朗,并一直和冯立云保持联系,每逢假期,都会来母校看望,和冯立云聊大学生活,倾诉一些“小秘密”。
采访当天,记者来到冯立云正在上课的三(4)班,上了一堂别具一格的作文课,学生们通过描述身边同学的一些外貌、形体、性格特征,以互动的方式当堂完成了一篇《猜猜我是谁》的命题作文,大家积极活跃,班级掌声不断。“冯老师上课非常有趣,下课了还会陪我们聊天,我们作业不懂,她也会耐心的给我们讲解,放学后,还会留下来辅导我们作业,我们都非常喜欢冯老师。”三(4)班学生程思铭特别喜欢上冯立云的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每天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笑脸,就是身为老师的幸福。”30多年来,冯立云已经不记清自己教过多少届学生,但每一届学生毕业时收获满满的笑脸却都印在了脑海里。
冯立云告诉记者,去年高考分数出来后,晚上十点多,她收到一位学生的短信,告诉她自己的高考分数,学生说:“老师,您是除了妈妈以外,第二个知道我分数的人。”当时的冯立云又一次感受到了身为老师的幸福。“高考是学生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她能第一时间记得告诉我这个曾经的小学班主任,真心觉得自己这辈子值了。”
学生对冯立云的信任源于她的用爱付出。小悦(化名)是一名三年级学生,长得可爱乖巧,但从小缺少母亲的照顾,跟爸爸一起生活,冯立云对她格外关心,经常放学后陪着她写作业,有时小悦的爸爸没时间接孩子,都是冯立云手牵手送她回家。
今年疫情期间上网课,由于小悦的爸爸年纪偏大,不太会用智能手机,冯立云担心小悦课程跟不上,就每天通过电话的形式了解小悦的学习情况,并答疑解难,对每天学习的重点内容进行巩固,不仅教语文课程,还兼教数学和科学等课程。今年期末测试,小悦语文数学成绩均为优秀。“冯老师对孩子特别的认真负责,特别关心,之前暑假也经常打电话教我们注意防火、防水、防电,把孩子交给冯老师,我特别放心。”小悦的爸爸周典宝说道。
“一年级的学生其实很多都不懂,冯老师整整‘泡’在班上一个月,一直陪着孩子,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和冯立云搭班3年的年轻老师陈玉梅告诉记者,她在冯立云身上学会了如何更加耐心地教育学生。
现年52岁的冯立云回顾自己30多年的教学生涯,她最愧对的是自己的家人,这些年,她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教学和学生身上,而忽略了对家人的照顾。“总觉得他们的问题可以自己克服,但承诺了学生家长对孩子负责就没有理由拒绝,必须做到。”但谈及未来的规划,冯立云坚定地说道,“让家长们见到我微笑,让孩子们将来回忆起我的时候,还能带着温暖和微笑,这就是我最希望追求的目标。”(刘成璐 王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