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检察官,太感谢你们的帮助了,错转的10万块钱终于一分不少回来了……”日前,合肥市肥西县人民检察院对一起因错转错收10万元不当得利执行案开展执行监督,促多方共同发力,使执行案历经一年多时间后终于执行完毕,有效保障了当事人合法权益。
今年4月,家住安徽宿州市的李某勇来到肥西县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向接待检察官提交了一份执行监督申请。据李某勇反映:2018年8月,朋友赵某强向其借款10万元,赵某强提供了其父亲赵某胜的银行账户。李某勇按照账号,转款10万元。但赵某胜账户却迟迟未收到款项到账提示,遂询问李某勇借款事宜,发现赵某强提供的账户并非其父亲的账户,而是赵某强几年前在肥西县的一次电子支付消费收款方“赵某胜”,误将此人的银行账号当成其父亲的账号,错误提供给了李某勇。为了挽回损失,李某勇立即以不当得利将肥西的“赵某胜”诉至肥西县人民法院。本案经公告一直联系不上“赵某胜”,但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法院审理很快作出缺席判决。
2019年8月,李某勇拿着生效判决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在本案执行过程中,肥西“赵某胜”的账号因其他诉讼纠纷被外省一法院冻结。李某勇因未向法院执行部门申请继续冻结“赵某胜”该账户,致“赵某胜”的冻结账户自然解冻后,尚有10余万存款被暂时失联的“赵某胜”消费,李某勇无法取得执行款。
肥西县检察院受理李某勇执行监督申请后,认真进行审查,调阅卷宗、询问当事人、了解判决情况,对事实进行进一步核实;核查中发现该案存在未穷尽执行措施的情形,经研究向法院发出执行监督检察建议书。与此同时,检察办案人员主动作为,参与法院、公安研究相应对策。最终,公安机关以涉嫌拒不执行法院判决将暂时失联的被执行人“赵某胜”通知到案,来到肥西县法院执行局,在检察人员的见证下,将10万元执行款全部划转给李某勇,执行圆满完结。
办案检察官现场以案说法,对被执行人进行教育引导,解读相关法律,指出违法所在,帮助其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同时进一步提醒受害人并通过本案提醒大家,在享受电子支付科技带来便利的过程中,要细心、谨慎,一旦出现错转支付问题后,如自行协商解决不成,要尽快求助法律维权。
(马亚蓉、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