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上半年,肥东县民政局以主动救助、寻亲服务、回归安置、有害乞讨治理、基层源头预防为主要内容,以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流入地与流出地联动的工作机制为保障,以县救助站管理机构、场所和乡镇(园区)、社区村民委员会救助服务站(点)为平台,以信息化为支撑,构建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平台式、网格化、综合性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体系。在疫情严密防控,救助目标相对减少的情况下,全县实现生活无着属单位流浪乞讨人员应救尽救。据统计,县救助站在疫情防控期间总共救助46人次,寻亲成功30人次,护送返乡12人次,配套使用资金30.35万元,民生工程资金使用率68.98%。
1是强化管理,救治一体,保障到位。严格执行《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4小时不间断,从入站到离站,从行为规范到文明用语,从制度到承诺等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对身份来源清晰的未成年人通知其监护人接回或由属地救助返乡,身份不明者落实安置,对患有疾病的流浪未成年人、危重病人、精神病人、传染病人直接护送到定点医院救治,衣、被和食物得到有效保障。
2是救助到位,拓展服务,宣救同步。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劝导型救助,对一些职业乞讨人员,在劝阻、告诫、疏导的同时,开展“辐射式”宣传,提高街头劝导救助和有效救助,以人为本,拓展服务项目,增强救助成效,提升城市形象。
3是重点救治,协同管理,消除隐患。针对危重病人、精神类疾病患者、传染病人的救治,严格执行《肥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落实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协同管理机制的意见》,按照“先救治,再救助”的原则对特殊群体落实定点病医,有效的防止了在发病期间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消除安全隐患。
4是救助安置,托养入户,供养有序。为实现救助对象有效安置,防止救助对象再次流浪,确保救助工作取得实效。县救助站同县社会福利院签订托养协议,给符合条件的救助人员进行安置托养。上半年,给1名安置人员办理户口,纳入特困供养。
5是重点防控、重点巡查、重点保护。按照"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工作的通知要求,为确保实现冬季不冻死、不冻坏一名流浪乞讨人员的目标,县救助站以车站、街路、商业繁华区域、银行自助室、医院、闲置房屋、桥梁涵洞等场所的生活无着人员集中活动区域为重点,加大巡查和救助保护力度,实现了救助“驿站清零”目标。
6是宣传先行,开放共享,志愿加盟。6月19日,县救助站邀请县公安局、县城管局、县卫健委、县医保局、县财政局、志愿者等单位和个人参加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对上半年医疗费用进行会同审核。同步加大救助工作典型事迹宣传,在安徽财经网、合肥晚报、肥东晨刊等媒体相继推出20余篇,涉及志愿者寻亲、巡查救助、返乡回归等多个层面。
“按照以人为本,为民解困得工作理念,本着"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通过工作人员的努力,对流浪在我县乞讨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为生活确有困难的求助人员实施关爱救助、人性化救助,为他们排忧解难,提供服务建立健全了民政救助民生工程名至实归,站长刘瑾说。”
(高桢 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