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太好了,孩子们放学有地方看书了!”“你好,周末活动还有名额吗?”最近,桃花镇许多年轻家长在文化站交流群里讨论得热火朝天。位于桃花镇顺和社区的综合文化站首次尝试社会化服务运营模式,因其更注重文化内容和专业服务,成为了广受群众欢迎的活动中心。
阵地升级改造,旧貌换新颜。为进一步满足群众文化活动需要,桃花镇投资近150万元对文化站功能划分、装修风格方面等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改造后的文化站设有图书阅览室、舞蹈室、书画室、儿童活动室、音乐室、电影放映室等功能室,依托各功能室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提高群众活动参与度、知晓率。
(图为孩子们在文化站改造后的图书室看书学习)
创新管理模式,转变政府职能。一直以来,群众参与度不高是文化站运营亟待解决的问题。桃花镇自2019年底探索转变服务模式,一改过去等群众上门的思路,变主动为群众服务。通过公开招投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合肥市蜀山区阳光公益服务中心,首次尝试社会化运营,旨在提高文化站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水平。自第三方正式运营以来,每周保持70小时的开放时间,现场5名工作人员提供服务,做到专业人干专业事,不仅解决场所设施“有人管”、图书“有人看”、活动“有人气”等问题,还将文化站工作人员解放出来,从活动的组织者变为管理者、监督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为文化站开展“心灵手巧小工匠”手工活动)
打造活动品牌,培育特色团队。除保障开放时间和管理人员之外,该镇还将场馆活动的种类、场次、品牌等要求纳入招标方案中,充分利用第三方运营单位专业的活动策划能力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让文化站真正“活”起来;通过每周开展1-2个主题活动,打造牛顿养成记、巧手小工匠、国学小课堂等活动品牌,让文化活动“亮”起来;充分利用站内功能室,开设瑜伽、书法、乐器、手工等免费培训课程,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挖掘周边企业、高校文艺资源,培育特色文艺团队,让文艺队伍“动”起来。
建立考核机制,保障服务质量。该镇通过与入驻单位签订服务合同、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建立考核机制。将开放时间、人员配备、活动打造、团队培育、安全监管等全部纳入考核中,并进行细化量化,由镇文化站牵头,组织纪委、财政等相关部门对照合同内容制定具体的考评意见,考核结果作为运营经费兑现的依据,有效监管运营方的履约质量。
社会化运营为基层文化站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文化站实现了资源共享和效益最大化,用文艺凝聚民心,用文化服务群众,开启了公益与商业高效合理接轨的发展新模式。
(刘静 张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