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山水相伴,与艺术为邻
黄山中国书画小镇以徽州文化为本源,浸染了悠久的黄山历史文化,被流传千年的传统人文滋养,将艺术创作、艺术展示、艺术交易、文化商业、文艺生活有机融合。
伫立黄山书画小镇前,感受的是浓郁的书香与墨香。从这块土地上走出的画家,再次在时空中对话,他们的艺术已成经典,不仅在宣纸上,也在瓷器上。
瓷 器
醉人的浅绛彩瓷
景德镇是世界著名瓷都,尤其是明清时期,品种繁多、流光溢彩,留下了许多珍品。青花、釉里红、斗彩、五彩、珐琅彩,美不胜收,风靡中外。
但是,随着皇家对陶瓷的超高要求,陶瓷艺术家的艺术个性难以发挥,陶瓷作品走向程式化。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炮火中风雨飘零。皇家御窑日益式微。一批制瓷艺人来到瓷都,他们冲破官窑的藩篱,在瓷器上随情而化。程门是这批画家中的代表,他把纸绢的浅绛彩画移植到瓷版上,抒发自我心性。
大师工坊样板房效果图
于是,浅绛彩瓷脱颖而出。它集诗、书、画、印于一身,淡雅、清新,永远是内敛的气息,永远呈现“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接触间怦然心动。
这有些像“新安画派”。当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这清初 “四王”的绘画笔法视为“正宗”时, 程嘉燧、李流芳、渐江、程邃、孙逸、查士标等一批新安画家崇尚“米倪”之风,貌写家山,借景抒情,表达心灵逸气,形成幽冷、简淡的美学风貌。
程门也因此在瓷器史上留下了光辉。这位出生于黟县的画瓷名家,笔下山水、人物、花卉以至虫、鱼、鸟、兽,都是精妙传神,公认为浅绛彩第一大家。当今藏届为得到他的作品踏破铁鞋,竞相购买。
程门作品
珠山八友
随后出现了“珠山八友”,一批新粉彩画瓷高手,他们与浅绛彩渊源很深。乃至今天藏家仍然视他们作品为浅绛彩瓷。
“珠山八友”当时名称是“月圆会” ,因每次集会是农历十五。他们基本上来自江西和皖南,浅绛彩瓷藏家对他们如数家珍,分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还有徐仲南、田鹤仙,实际上是十个人,与以前皇家御窑厂依样画葫芦不同的是,他们把瓷器当宣纸,随性而挥。
珠山八友粉彩瓷板
汪野亭《湖山秋色》茶壶
徐仲南《 清影摇风》瓷板画
“珠山八友”核心人物是王琦与王大凡,他们都是安徽人。此外,何许人、毕伯涛、刘雨岑也是安徽人。可以肯定地说,新安画派先贤的笔墨影响着他们。
左图:何许人吉羊双耳雪景图四方瓶
中图:毕伯涛花鸟胆瓶
右图:刘雨岑花鸟纹笔筒
当然,影响他们的还有其他区域画家,乃至西洋绘画。比如王琦,早年擅长捏面人,与王大凡一起去上海看画展,接触了扬州八怪,喜欢黄慎的画风。他给景德镇陶瓷艺术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典雅飘逸,醉了许多人。
王琦《糊涂即是仙》瓷板画
王大凡在家乡黟县汲取了足够的艺术滋养,徽州同乡汪晓棠不仅教他瓷绘技艺,还教他诗词歌赋。他笔下人物形象生动,粉彩瓷板画获得巴拿马博览会金质奖,也奠定了他在瓷画领域的地位。
王大凡木兰辞瓷板插屏
2017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新安画派的后期代表性人物黄宾虹的《黄山汤口》以3.45亿元成交,从一个角度诠释黄宾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和高峰。同样,程门、王琦、王大凡等一批来自黄山脚下的画家,开创了新的艺术门类,倾倒收藏界。
他们的艺术光辉,会越来越亮!
随着黄山书画小镇的完美启幕
这些曾擦亮历史时空的画家们
会重新绽放绚丽的光辉!
文字:周玉冰
编辑:范梦琪
图片:除署名外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出品:安徽星报传媒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