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早稻生长分蘖的关键时期,要做好肥水管控,多施氮肥,满水勤灌,促进分蘖。”5月6日,在庐江县泥河镇竹元村一望无际的田野上,种粮大户张世东在镇上农技员的指导下,管理自己的早稻田块。
今年54岁的张世东承包田已经有4个年头了,以前都是种植单季稻为主,使用机械化,省时省力,收入也不会差。他认为,早稻产量不高、效益不高,‘双抢’的时候人手很难找,有点费事。可是他今年种植了200多亩早稻,这是为何呢?
“今年县里出台了政策,对我们老百姓、种粮大户有补贴,在这个基础上还对双季稻进行补贴,去年我种了220亩单季稻,今年改为双季稻,增加粮食产量,为国家粮食安全做点贡献。”张世东解开了谜团。
今年,庐江县政府多年来首次发文要求,全县双季稻种植区千方百计稳定发展早稻生产,确保早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双提升”,广大粮农积极响应,纷纷增加早稻种植面积。
庐江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相比种植较多的中晚稻,早稻品质一般、投入产出比不太高,大多数农户都是做自留口粮。可是,今年种粮大户早稻面积有所增加,这得益于今年的新政策,我县将以高于市场价5%以上收购优质早稻;对发展双季稻的,较单季稻谷生产者补贴每亩提高20%,对50亩以上的双季稻种植户,在稻谷生产者补贴的基础上早稻每亩再增加100元。
在泥河镇大岭村,群信家庭农场负责人吴向阳正在带领员工喷洒大田除草剂,他说,“往年主要搞单季稻,因为双季稻成本大,今年有个一亩补助100块政策,能保障我用工费用,种两季稻比一季稻产量肯定高,只要成本减少,肯定能增加收入。”
头一季基本稳赚,第二季不会亏本,加上种植、收购等政策的优惠,提高了广大种粮大户的积极性。
“我们镇将近有200个种粮大户,其中早稻种植面积由去年的6万5千亩增加到今年的7万8千亩,总共增加了1万3千亩,按每亩单季稻产量增加600市斤计算,全镇估计增加产量达到800万市斤。” 庐江县泥河镇农技站站长朱强国说。
早稻生长期短,病虫害发生少,上市早。种双季稻更重要的是可以稳面积、提产量,保障粮食安全。为了把好政策落实到位,增加农民收入,庐江县农技站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实行全程指导服务。
“我们在指导企业复工复产环节,及时把县政府的文件精神向种粮大户进行了宣传,帮助种粮大户调剂种源,因为他们以往都是搞单季稻,好多准备不足。” 朱强国介绍,今后更主要的是对种粮大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让他们种得下去,也收得回来,获得丰收。(钱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