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近日,肥东县八斗镇大傅村正在重建傅氏宗祠堂,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
傅氏宗祠堂,始建于1736年乾隆年间,宗祠坐西朝东,前后二进,每进五间。左右二厢,每厢三间;大门上有圆形门簪四只,门前有石鼓一对,分别刻有龙旗、凤帜。祠堂内雕梁画栋,花卉纹、人物纹、龙凤纹等栩栩如生。1949年4月,傅氏宗祠被改为大傅小学,上世纪80年代末,学校撤除。此后,历经岁月洗礼,整体格局基本保持原貌,但木雕构建等均遭不同程度损毁。目前,傅氏祠堂的后人自发筹集了120余万资金,用以重新修缮祠堂,所有修复工程均在肥东县文物部门、史志专家、傅氏后人的指导下进行,担负施工的单位也是具有古祠堂建筑资质的专业施工部门,整体建筑风格将采用四合院式的砖木结构。以保证祠堂修旧如旧,古色古香。
在大傅村,记者见到了这座正在重修的距今已200多年的祠堂,巧匠师傅们正在按照1∶1标准复原老祠堂门楼。整座祠堂除了具有清后期特征的建筑风格,祠堂内的牡丹也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村里的老人傅正江告诉记者,宗祠里种植的牡丹为日本品种,颇为名贵,是上世纪初期时任北洋政府的总理段祺瑞所赠送。
据傅氏宗谱记载,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已有两年时间,当时中国北洋政府因为是否与德国宣战等问题,时任总理的段祺瑞与总统黎元洪发生了争执,史称“府院之争”。为了迫使总统黎元洪让步,段祺瑞将国内其亲信的十几个督军叫至北京,组成“督军团”,对黎元洪施加压力。
在督军团中,有一位段祺瑞的合肥老乡,并且是和段家有姻缘关系的甘肃督军傅金荣。为了让傅金荣进京,段祺瑞派手下将领段芝贵,带着日本引进的牡丹花作为问候礼前往甘肃,与傅金荣进行了联络。
此时,作为傅家族人的傅金荣刚好要整修位于肥东县八斗镇的这座傅家祠堂,正准备派族人返乡。当他收到段祺瑞的牡丹后,立刻将牡丹一同交给当时在甘肃当官的族人带回家乡新建的宗祠种植。
近年来,八斗镇利用祠堂这个载体作为承载优良家风,传播文明乡风的阵地。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依托祠堂文化底蕴,激发村民的乡土情怀,赋予祠堂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村民的榜样力量激发地,传统优秀文化的引领地,掀起乡村文明新风尚。(杨雪 彭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