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在全乡各条防疫前线有这么一群年轻的身影,他们虽然脸庞稚嫩,但却目光坚定,行动迅速,在全乡防疫工作作出自己的贡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做“疫”线先锋,展现了属于90后的青春风采。
防“疫”一线的青春白大褂
出生于1997年的大男孩王小坤来自于安徽亳州,是高店乡卫生院的一名年轻医生,刚刚走出校园的他投身到了离家200多公里外的工作岗位才半年有余,因为工作和距离,他很少和父母相聚,今年过年回家准备和家人好好过一个年,但是在年初一的晚上,王小坤接到通知,需要初三前回到岗位,放下手机的那一刻,强烈的责任感驱使着他想要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家人还没从团圆的喜悦中回过劲来,又因为卫生部门的工作特殊性,不得不接受儿子提前返岗的决定。面对这次疫情,他的家人都很支持他,但是也不断地叮嘱他要做好自我防护。“小坤,家里有我和妈妈,我们会一切都好,疫情这个严重,现在正是需要你的时候,你好好工作,做好防护,我们在家就是你的坚强后盾。”父亲拉着王小坤的手说道。
为了让孩子尽快回到岗位,他的父亲冒着寒冷和雨雪天气驱车近三百公里,把孩子从亳州送回高店的岗位上,返回岗位的王小坤,立即投身到高强度的疫情防控中去,疫情防控需要检测点的工作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王小坤积极报名主动参与,即使天气寒冷、工作强度大,但他丝毫不退缩,把青春汗水挥洒在防“疫”一线,用行动展现青春风采。
王小坤在防控点监测车辆随行人员体温
社区防疫的最帅“红马甲”
高店乡长镇回族社区的王鹏飞还是一个20岁的大学学生,寒假放假回家的他在疫情防控公告出现的第一时间,便积极地向身边还对疫情不够重视的亲友反复宣传防护的知识和疫情的严峻,像复读机一样的劝说他们“一定要勤洗手、戴口罩,人多的地方千万别去。”同时在学校里就经常参与志愿服务的他,回到家也继续发扬志愿者的精神,为了做好社区的疫情防控宣传工作,积极来到社区报名参与社区的防疫宣传工作。
“我是一名志愿者,为了保护我们的社区,让更多的人了解疫情,我义不容辞”,因为社区志愿者队伍年龄普遍较大,他主动担职履责,一人分饰多角: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开展摸排、宣传引导、疫情心理疏导、网络文明维护、分发张贴“一封信”、秩序维护等等,哪里需要哪里就能看到这抹最稚嫩的却最显帅气的红马甲。
疫情让青春的她迅速成长
“这是第一个没有寒假的冬天,也是第一个初四就结束的新年。”笑着说这话的是今年10月刚刚从学校毕业加入公务员队伍的沈阅,她出生于1998年,是高店乡党政办的一员,也是疫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的工作人员。
从到岗开始,沈阅一直忙碌在疫情防控的一线,刚开始人手不足,她主动的担负起宣传劝阻、物资运送、数据报送等多项工作,根据各村居报表汇总乡内人员流动、物资调配、人员值守等各种情况。担心疫情期间贫困群众缺乏物资,初九的上午,沈阅自费购买了米面和口罩前往贫困户刘华玉家中,她叮嘱道:“奶奶,现在外面很危险,能不出门一定别出门啊,您的健康是最重要的。”
直到元宵节,忙于工作的沈阅也没有机会回家一趟,今年沈阅和父亲都奔波在抗“疫”一线。她的父亲是一名公务人员,更是一名党龄25多年的老党员,在距离高店乡30公里外的另一乡镇里全副武装、全力抗“疫”。团聚有时并不需要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心在一起,行动也向着同样的方向努力何尝不是另一种团圆呢?父母对子女的教诲有时也无需言语明说,行总胜于言。
抗“疫”最前线,高店乡的90后正行动!他们年轻但是充满责任心,他们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还有很多未提及姓名的年轻人勇敢地肩负起了自己的责任,他们是家庭的宝贝,但更是时代的新青年、是人民的公仆,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他们的忠诚可靠、勤劳坚强;他们将持续奋斗,坚守每一个党和人民赋予的岗位,做到身体力行、从一而终,把“坚守”作为青春最靓丽的景色。(黄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