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网讯 谯城区华佗镇五里社区的李库田身残志坚,面对困难不低头,靠着坚韧的毅力、乐观的心态和勤劳的双手,撑起全家人的脱贫梦。
今年52岁的李库田,家住华佗镇五里社区前李楼自然村,他是精神三级残疾,只能干点轻活,妻子精神四级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家里还育有一女一子。平时一家四口的生活,全指望着身患残疾的李库田打零工勉强维持。长期以来,由于爱人患有精神疾病,不能劳动,且需要经常吃药控制病情或住院治疗,高昂的医疗费用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加上孩子上学,一家人因此更加贫困。
然而生活的磨难没有压垮这个朴实儿又肯干的农村汉子,面对上有需要自己赡养的老人,下有正在读书的孩子,李库田也曾偷偷在自己母亲的坟前失声痛哭过,长久的生活压抑让他喘不出气来。但作为一个男人,他深知自己的责任,明白自己的义务,再苦再难都要咬紧牙关。
“那时是真穷啊,两个孩子,一个在上学,一个还在怀里抱着,连给孩子买奶粉的钱都没有,孩子妈不犯病的时候还好,一旦犯病不但不能照顾孩子,还到处乱跑,见人就打,儿子也饿得天天哭,实在没有办法了,最后只有把我唯一的儿子托付给我二哥抚养。”提起这些往事,李库田黯然流泪。
华佗镇五里社区党委书记韩伟介绍,针对李库田家庭状况,根据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2014年7月社区将李库田整户纳入贫困户,并对他们进行了精准施策。李库田一家先后享受了代缴新农合和养老保险、临时救助、中高职教育补助、雨露计划、贫困生助学金、精神病药费补贴、残疾人补贴、低保兜底等多项帮扶政策。
“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党和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帮助了我们,使我全家生活有了保障。妻子的疾病由于治疗及时,得到了有效控制;女儿也很争气,在政府的帮扶下大专毕业后顺利考上了黄山学院本科。”李库田说,由于政府实施了低保兜底扶贫政策,加上自己的努力,他全家现在吃不愁、穿不愁,住房又安全,医疗有保障,已于2017年成功脱贫。
脱贫后的李库田,没有在家坐等享受党和国家的精准扶贫带来的福利,在按时完成社区安排的公益岗位村庄保洁员工作外,仍坚持在市区打些零工。
“咱身残志不残,穷不是残疾人的专利,虽然有党的好政策,但不能总依靠政府,要过好日子还得靠自己,我要依靠着自己的双手摆脱贫穷,勤劳致富。”这是李库田常挂在嘴边的话,身残志不残的李库田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吴红梅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 韩猛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