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合肥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各项扶持政策持续发力,企业复工复产加速,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近日发布分析报告,一季度,合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5728元,同比增长1.3%。总量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087元、872元;增速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
四项收入呈现“二升二降”
分析表明,从收入构成情况来看,一季度,合肥市农村居民四项收入呈现“二升二降”态势,其中工资性收入为2459元,同比下降0.7%。四大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最高,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42.9%,影响可支配收入下降0.3个百分点。
另外,经营净收入小幅下降,一季度收入达到1032元,同比下降1.1%,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18.0%。主要由于疫情防控期间,受人员、交通管控措施影响,涉农企业员工及农业生产经营户雇工无法按期返工,农业生产资料因物流不畅导致短缺,农产品无法及时出售,正常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影响。
不过,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的财产净收入小幅增长,一季度实现224元,同比增长1.6%,财产净收入,利息收入、红利收入、转让土地经营租金依然是带动农村居民财产净收入增加的主要动力。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助推转移净收入逆势上涨,一季度达到2013元,同比增长5.1%,增速居四项收入首位,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35.2%。
农民基本生活消费有保障
一季度,合肥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为4074元,同比下降7.4%,八大类消费呈现“一升七降”。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多措并举保供稳价,食品和防疫用品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裕,有效保障了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消费。
疫情期间,居民宅在家,对食品囤货需求提升。一季度,合肥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1667元,同比增长2.0%,占消费支出比重为40.9%,居八大类消费支出首位。同时,农村居民无法外出休闲旅游,居民的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下降。一季度,合肥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362元,同比下降32.7%,在八大类消费支出中降幅最大。
另外,居民出行频次下降,外出就医、购物减少,交通通信、医疗保健、衣着以及其他商品和服务下降较快。一季度,我市农村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499元,同比下降18.0%;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62元,同比下降12.8%;人均衣着支出259元,同比下降11.7%;人均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84元,同比下降13.6%;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两类支出略有减少,同比分别下降0.3%和0.1%。
由于居民消费方式向线上转移,线上消费优势体现。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农村居民消费方式选择中,几乎没有线上消费的占比从疫情前的19.9%降至4.7%,可以看出,疫情期间线上消费人群明显增加。
(程丹珠 记者 苏晓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