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安庆 > 正文

【辉煌十三五】全域旅游描绘潜山绿色发展新画卷

2020-12-22 17:34:02 来源:安徽财经网   编辑:操丽纯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2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共97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安徽省3家创建单位入选,潜山市名列其中,这标志着该市全域旅游踏上新台阶。

近年来,潜山市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以“旅游+”、“ +旅游”为路径,做美景区链,做新业态链,做强配套链,由点及面,串珠成链,探索出了一条以全域旅游促进绿色发展的“潜山路径”。

王立新/摄

一、绿色发展绘就全域旅游“路线图”。生态是潜山最大优势,旅游是潜山最靓名片,努力在“转型发展、绿色崛起”上找答案、寻出路,致力顶层设计,精心绘就全域旅游“路线图”。

叶余根/摄

一是着眼发展之需,为绿色崛起谋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生态立市、旅游兴市”战略,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以文化旅游产业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一批旅游精品景区、精品线路、新兴业态、特色商品。全市拥有A级景区17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5家、3A级景区11家),争创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旅游乡镇9个、省旅游示范村21个。

潜山二乔公园  叶余根/摄

二是着眼民生之需,为全面小康赋能。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富民强市的总抓手,整市推进“山水田园城市、特色风情小镇、全域美丽乡村”建设,集点、连线、汇面,建成4条美丽乡村示范带。采取“景区带村”“企业带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旅游扶贫模式,带动百姓脱贫增收,全市旅游从业人员超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1/4,旅游扶贫带动8000余户脱贫、辐射2.6万人。

美丽田园:航拍仙驾—储小心

三是着眼产业之需,为旅游强破题。将全域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延链补链壮链的有力抓手,着力提升旅游供给能力、综合效益和服务质量。全市游客接待量突破千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过百亿元,旅游业对GDP、财政贡献率分别达18.5%、11%,全域旅游为支撑的产业韧性充分展现。

潜山太平塔秋色  徐亦军/摄

二、首位发展,充分激发全域共创“内生力”。把文化旅游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产业,致力改革强旅,充分激发全域共建“内生力”。

官庄老街风光   叶传奇/摄

一是体制机制围绕旅游“改”。成立“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促进旅游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实行市委、政府“双分管”、常委专职抓。建立34个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实行“周协调、月调度、季推进”,将全域旅游创建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并设立创建单项奖。

龙潭秋色  余竟华/摄

二是政策措施围绕旅游“定”。突出规划引领,编制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强化旅游发展与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多规合一”。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出台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意见,配套土地、财政、招商等政策,设立3亿元首位产业基金,年均安排5000万元旅游发展资金。2016年以来,共整合各部门涉旅资金4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20多亿元投入全域旅游发展。

三是整体形象围绕旅游“塑”。加强与央视、安徽卫视等高端媒体合作,加强旅游形象和线路推广,与凤凰网、新浪网、今日头条、安徽旅游在线、快手、抖音等媒体平台深度合作,冠名京福、宁安、沪汉高铁“天柱山”号。创新营销模式,探索天柱山景区社会化营销新路径,建立区域票务代理机制,优选周边8个省市、34个代理商签订代理协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推出“门票10元义售”所得善款捐赠武汉活动,创造出景区“10天预售门票过50万”的经典案例。

天柱山门票义售款捐赠 叶余根 /摄

三、全域发展,打好全域共建“组合拳”。以“共建公共设施,共创美丽环境,共享美好生活”为目标,致力环境提升,精准打好全域共建“组合拳”。

潜河景观带 程西林/摄

一是高起点布局,强化公共设施建设。实施“通乡到村达景”道路畅通和扩面延伸工程3650公里,路网密度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推进环天柱山、环潜水河、环浒山湖旅游风景道和城乡绿道、骑行专线、交通驿站等旅游休闲设施建设,编织“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建成全域旅游集散中心,构建“中心城区-旅游乡镇-旅游景区(点)”旅游集散咨询服务体系,提升美食、餐饮、住宿、购物、标识等设施建设,完善“便捷乐享”旅游服务网。建成天柱山智慧景区,开发天柱山旅游微信小程序和全域旅游智慧导览系统,建设“一部手机畅游潜山”,推进“智慧智能”旅游互联网。

天柱山魔幻森林  金健摄

二是高品质开发,强化优质产品供给。实施天柱山主峰景区综合整治、龙潭河景区综合开发等工程,建成天仙峡、魔幻森林等景区。坚持把城区当景区打造,把村庄当景点建设,建成文化公园(一期)、二乔公园、梅河滨水公园、潜水绿道银滩生态环廊,开工建设雪湖公园;建成261个美丽乡村示范点, 打造了天柱山茶庄、黄铺田园、官庄德馨庄等一批乡村旅游聚集区,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第一批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

叶余根/摄

三是高效能管理,强化市场供给有序。出台《天柱山风景名胜区条例》,构建“1+3+N”旅游综合执法体系,设立综合执法办公室、旅游警务室、市监分局、旅游法庭,抽调公安、市监、交运、文旅体常驻天柱山景区开展综合执法,优化旅游环境。强化安全监管,常态化开展旅游安全应急演练,对旅游从业人员标准化培训,旅游市场安全、规范、有序。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营造“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氛围,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发力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四、融合发展,抓住全域共融“关键点”。大力推进“旅游+”,实现全地域、全产业、全资源、全方位融合发展。

高山滑雪 徐海/摄

一是“体育+旅游依托山区、丘陵、畈区兼备的独特地貌,建成漂流攀岩、高山滑雪、高山潜水、低空飞行、玻璃滑道等户外运动新业态。每年举办天柱山国际长板速降、滑板运动、溯溪越野等赛事,打造“动感潜山”体育赛事IP,天柱山国际长板速降大赛获“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

山谷流泉文化园 余文革/摄

二是“文化+旅游”。依托古皖文化、红色文化等特有人文资源,建成薛家岗遗址公园、程长庚及张恨水故居、山谷流泉文化园、痘姆古陶研学基地、红源潜山展示馆等一批人文景点。打造黄梅阁、七仙女周末剧场和潜山弹腔等民间秀场,常态化举办“最美乡村在潜山”旅游系列活动,实现从“白天看山头,晚上抱枕头”到“白天看景,晚上看戏”转变。积极推进文化创意类旅游产品开发,不断推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旅游商品,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恨水故居  叶余根/摄

三是“农业+旅游全力推进“田园变游园、民房变客房、基地变课堂”,建成潘铺生态农庄、望虎园林、野鸡湾生态园等一批乡村旅游点和海心谷、天鹅堡、陋室邂逅、林韵山居、一品峰等一批,初步形成了以高端特色民宿为引领、中高端精品为支撑、高中低兼具的环天柱山民宿产业集群。

展望十四五,潜山将聚焦全域旅游、发力大众旅游、深耕文化旅游,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壮丽画卷上,浓墨重彩描绘“潜山色彩”。(张泽胜)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