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安庆 > 正文

安庆桐城供电:充足电能 助推山村产业发展

2020-09-21 15:16:12 来源:安徽财经网   编辑:操丽纯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桐城市龙眠村地处龙眠山深处,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宁可一月不吃肉,不可一日无豆腐”“要想人长寿,就得多吃豆”的农家谚语。这里生产纯野生黄栗豆腐制品。

9月17日,在安徽桐城市龙眠村的桐城市印象生态食品有限公司黄栗豆腐生产厂房内,八名工人们正忙着包装、真空封口,杀菌锅炉、打浆机“嗡嗡”转个不停……该公司负责人李昱林自豪地说:“农网升级改造后,不仅供电有了保障,而且服务更好,出了故障,不管白天黑夜供电所的同志都会及时来帮我们排除,为我厂的顺利生产提供了保障。”

“除了栗柴无好火,除了娘舅无好亲”。龙眠村独特的高山水质孕育着满山的黄栗树,用其树籽做成的黄栗豆腐色泽亮丽,口味纯正,鲜嫩细腻,味甘如饴。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充沛的电力保障使桐城市龙眠村特有的黄栗豆腐逐渐走上产业化道路,为当地经济增添了新活力,也成为地方群众致富的一个主导品牌产业。

相传,北宋元符二年(1100年),画坛泰斗李公麟游走山水间,因爱其胜境,隐身居于安徽桐城,建山庄在山如卧龙舒展,起伏连绵,横亘云天,佳木异秀,奇草纷云的龙眠山,自绘《龙眠山庄图》。一时,文人雅士云集,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等等常聚于此谈古论今,吟诗作画。李公麟为了款待满座高朋,嘱当地村民就地取材,于深山中采摘黄栗(橡子)籽作原料,经清洗、浸泡、水磨、沉淀、脱涩、熬制、冷却等工序制作了黄栗豆腐,因其入口细腻柔滑,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被众人拍案叫绝。从此,黄栗豆腐美味佳肴在当地兴起,各家各户竞相效仿制作,并传承至今。

“由于龙眠山海拔高,温差大,适合栗树生长,出产的黄栗籽大、颗圆、饱满,生长周期长,磨出的豆浆营养价值高。再则,龙眠山水质特别好,是高山渗出的天然水”,桐城市印象生态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昱林说,“现在电能充足了,黄栗豆腐也走向了产业化发展道路,生产的黄栗豆腐品质好,属绿色无公害食品,真空包装便于运输、储藏,是各大餐饮业和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人人喜爱。充沛的电力扶持,使我独有的生态食品,黄栗豆腐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吸纳了群众就业,带动本村发家致富。”

“经济要发展,电力必先行。”近年来,国网桐城市供电公司将服务“三农”发展作为一项惠民工程,狠抓落实,通过加快电网改造、提升优质服务水平,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农户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

“我们这里祖祖辈辈都有制作黄栗豆腐的传统,自打记事起,祖辈人就点灯熬油,手摇拐磨,磨浆至深夜。后来,我从父亲手里继承祖业,”当谈起电与黄栗豆腐制作的关系时,李昱林说:“小时候,在父辈手里,照明靠油灯,烧柴火需拉大风箱,打浆是人摇拐磨,效率低,人一歇停,磨就不转,常要熬到深更半夜才能做出四十块豆腐。现在可以说用电方便、省事,一刻都离不开电。我这里的杀菌锅炉、打浆机、导热油夹层锅、真空包装机等,还有照明都需用电。黄栗籽泡好后,如果没电,打不成浆,稍时就泡过了,发酸了也就做不出好豆腐,损失就大了。”

安徽桐城市龙眠村2017年农网升级改造以来,优先建设高低压线路,完善线路布局,优化网络结构,提高农村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原有两台变压器由100千伏安增容到400千伏安,后又新增布点4个,布点增容400千伏安变压器4台。容量由最初的200千伏安增到2400千伏安。

李昱林去年新盖了豆腐加工作坊,购买了全套自动化黄栗豆腐加工机械,申请架设了三相动力电。过去家里做一锅豆腐要六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仅两人就能全部完成,节省了人力。“回想父辈的辛苦,我们赶上好时代,也都得益于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李昱林深有感触地说。(项胜 吴菲)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