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的夜晚,高温挟裹着江水氤氲的水汽扑面而来,微亮的工棚房内堆放着铁锹、探杆、麻绳、编织袋、雨衣、救生衣等各种防汛物资,灯光下的“守堤人”正在记录着巡查情况......
他说:“换取人民群众的'平安指数' ,值! ”
“大家辛苦了,江堤上吃盒饭可还行?这边电路检修好了没?天气闷热,要注意防暑,夜间巡查注意蛇虫。”18日下午。雷雨天气导致工棚房内的用电出现故障,晚上十点,老峰镇防汛指挥部政委龙其平到各个防守点询问相关情况。
在江防一线,龙其平带领广大干群,创新工作做法,统一工作机制,施行“五子四表一制度”的值守模式,每个防守点准备好五子:旗子、棚子、牌子、本子、探杆子,四表:险情位置登记表、人员配置表、防汛物资分配表、应急抢险组织表,出台了《江堤防汛巡查制度》。
“旗子就是党旗、棚子就是值守工棚房、牌子就是责任段公示牌、本子就是巡查记录本、探杆就是少不了的巡堤工具。”龙其平介绍。
“从人员配备、工作方法、交班制度、查险范围等方面规范了大家的行为,争取做到事无巨细,把纪律与规矩挺在前面,严明防汛纪律,安排专人明察暗访,从而进一步夯实基础工作,巡堤、内外清基扫障按标准落实到位,及时发现、处理渗水点等险情”。龙其平说。
为了靠前指挥,掌握第一手镇内汛情动态,从江堤轮班回到镇里,他没有留在办公室等着听汇报,而是一刻不停歇地穿梭于各村(社区)闸点、泵站、沟渠、还建小区地下室和内河沿线询问、了解情况,提醒镇村干部对险工险段进行重点观察。
龙其平现场监测元山沟排水
对长山闸站、元山沟路桥段隐患点、居民危房隐患点、低洼地带等地点进行认真排查,及时引导危房群众撤离,对独居老人、贫困户等进行走访。有时一巡就是一整天,遇内涝险情,在雨中一淋就是几个小时,嘶哑着嗓子指挥抢险。
“防汛一分一秒都耽误不得。”这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清楚作为一名党员,他必须冲锋在前,履职尽责。
防汛工作不能输!他带领着300多守堤人,用双脚一步步丈量着堤坝,守护的是人民群众,践行的是初心与使命。
“要将年初战'疫'时群防群控的宝贵经验切换到防汛抗洪工作中来,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平安指数',值! ”龙其平说。
他说:“责任心就是抗汛之'气'”
“我们统计渗水、冒水等现象将近20处,目前没有什么异常......”同样是夜间,老峰镇防汛指挥部指挥长汪峰的手机响个不停,接听电话,敲击键盘,点击鼠标,亲自督导,及时报送最新信息。这是他坚守在堤坝上的第11天。
指挥所的值班室不仅是办公场所,而且还成了值守人的餐厅、卧室。累了就稍微在简易折叠床上眯一下,饿了就泡上一桶方便面,然而,江水还未退却,又有谁能睡得着呢?
不仅要掌握历史静态,还要了解即时动态。工棚房内批阅文件、开汛情研判部署会,遇到渗漏、出水等紧急情况,他立马调度人员全力进行抢险,人员、物资、机械等迅速到位,现场指挥加固加高渗口。
汪峰夜间巡查出水点
巡查要做到“三清三快”,险情查清、信号记清、报告说清,险情发现快、报告快、处理快。每日监测金星、新建、新桥各防守段的出水点,这已成为了他的守堤工作常态之一。
“防汛抗洪是一场容不得任何闪失、必须打赢的硬仗,在防汛形势下,高度的责任心,就是抗汛之'气'”。汪峰说。
时钟已指向晚上11点,拧亮强光手电,汪峰和防汛队员们又一头扎进夜色。
看来,这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他们说:“这俩人是最好的'搭档’”,是我们的'战友'”
“俩人在指挥部连轴转,像陀螺一样。每天镇里堤上来回往返几十趟处理工作,不亚于几场'马拉松'”。堤坝上条件很艰苦,为了节省上厕所时间,俩人很少喝水。”指挥所物资保障员胡皓说。
“政委和指挥长对我们年轻人很照顾,了解我们家庭情况,会根据情况安排班次,俩人工作相互配合,互相调剂着时间安排其它事项,他俩是我见过最好的'搭档'”。
据其介绍,早在6月初,老峰镇党委、政府根据雨情态势,召开紧急会议,部署该镇防汛预案,安排党员干部、防汛队员进入备战状态。做足充分准备工作,检验各方应急准备、抢险能力,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在紧要关头,保证人员拉得出、物资跟得上、设备管得了用。
刚加入应急分队的志愿者阮野说,“这些天,他俩都会轮流来值守点,问问出水点、风险点以及我们身体情况,还会给我们送来一些物资。常跟我们一起到出水点现场处理问题,在我眼中就是守堤的'战友'”。
7月19日一早,天刚放晴,俩人又审时度势地在指挥所安排文明创建,“大宣传、大走访、大了解”等各项工作。(余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