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安庆市宜秀区大桥街道象山村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坚持“输血”与“造血”并行,扶贫与扶志、扶智并举,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象山村广大贫困户也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不等不靠,而是自强不息,用勤劳的双手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撕掉贫困的标签。大桥街道象山村丁咀组人娄桂花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眼前穿着迷彩服,正在水塘种植芡实秧苗的就是娄桂花。她2001年嫁给象山村丁咀组的丁长春,婚后生了两个漂亮可爱的女儿,两口子勤俭持家,一家子日子过得和和美美。谁知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4月25日,娄桂花丈夫丁长春在山口采石场不小心坠亡。原本幸福的家庭就此破碎。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勉力地支撑着这个家。
好在2014年扶贫政策来了,村委会帮助娄桂花申请了贫困户。从帮扶开始,村里的工作人员和帮扶责任人经常上门来探望娄桂花和孩子,帮助娄桂花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听说娄桂花工资微薄就帮娄桂花申请把低保提标到A 类。平日里一年三节,帮扶责任人都会带上米、油和小孩爱喝的酸奶来看望娄桂花。让娄桂花欣慰的是她的两个孩子都享受到了教育扶贫,大女儿丁孟凡考上安庆七中后,学校不仅每学期免除了700块钱学费还每学期发1500块钱补助,大桥街道办事处的“阳光计划”也在每学期给两个孩子一人发了300块钱。帮扶人和村里的扶贫专干还告诉娄桂花,只要孩子继续念下去,到大学还有教育资助,可以在学校里申请助学金,一直到毕业,这样家里完全能负担得起孩子的学费。听了这个话,娄桂花的心里吃了一颗定心丸,她也相信,只要精神不倒,再难的日子都能熬出头。
然而就在一家满怀信心的奔向美好生活的时候,不幸又悄然降临到这个脆弱的家。她十六岁的大女儿查出患上了盆腔瘤,高额的医药费一下将这本就岌岌可危的家庭压垮。就在娄桂花看不到前路之际,扶贫政策再一次挽救了这个家庭。
“政府的政策挺好的,给我们那个351政策嘛,孩子那个恶性肿瘤 是定期要治疗的,不断地往医院跑,在这方面补贴会好点,就是我们在费用方面不用太多地操心。平时在家的时候,村里也会给我们找点小零工打打,补贴(家庭)费用。”娄桂花说。
不是谁碰到困境,都能轻易走出来。娄桂花说,是党和政府给予她信心与力量,让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2016年她在扶贫好政策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勤劳下成功脱贫摘帽。
在象山村与娄桂花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34户84人,到目前为止已全部脱贫。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象山村2020年初引进了芡实项目种植,扶贫专干告诉记者,基地有一百多亩,技术方面,他们找了农机专家给予指导,销路也不成问题,有专门的公司来一条龙对芡实收购。
“一个是产业扶贫,主要是开发了一百亩的芡实基地,第二个是就业扶贫,我们开发了六个公益性岗位,通过这些措施,解决他们的就业和增加他们的收入。” 象山村党支部书记丁传发说。
扶贫之路,重在脱贫,脱贫之后,重在巩固。坚持产业发展,保障扶贫政策,减少和防止脱贫之后又返贫。象山村通过发展产业,变“输血式”救济为“造血式”开发,干部与村民共同努力,同谱写象山村脱贫攻坚工作新篇章。(周舫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