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网讯 金秋时节,美味的葡萄是水果市场上畅销的水果,由于疫情影响,今年的葡萄线下销售受阻,曾在通信系统工作多年阚疃镇刘圩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李晓凯有着强烈的“互联网思维”,第一时间开启网上销售模式。
李晓凯发现,传统的销售渠道覆盖客户少,产品价格也迈不上台阶。为此,他多次与村干部、产业大户讨论,如果能把村里的农副产品放到网上进行销售,客户范围将更加广阔,产品的价格也能明显高于本地。
“对于农村来说,发展特色种养业无疑是好路子,要是能乘上‘互联网’的东风,一定可以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找到思路容易,但实施起来难度就大了。村干部和产业大户文化程度有限,学习电商难度很大,但是困难挡不住热情与努力,“刘圩村的扶贫小店”于2017年在淘宝网正式上线。上线后,产品非常热销,优质葡萄和土鸡蛋单品月销量超过百笔,全村通过该网店已累计销售农产品10余万元。
2018年,刘圩村又成立了养鸡专业合作社,采取“互联网+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模式,扶持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对自愿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由对口帮扶单位出资购买鸡苗,养成后由合作社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所获收益由饲养户所得。目前,该项目已经连续实施3年,共惠及129户贫困户,共发放鸡苗18000只,每年能为贫困户增收2000余元。
“李书记给俺找了活儿干,又帮助俺养殖,人活着就得有点骨气和奔头!俺一定好好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发家致富!”刘圩村的贫困户苏鹏说。苏鹏年近50岁,身患肢体残疾,常年在种植专业合作社务工,每年可增收8000余元。他在葡萄园务工的同时,还在村里的帮助下发展种养业,目前养殖了100多只土鸡和10多只山羊,种植了30亩桃树,距离小康生活更近了。
目前,刘圩村正积极打造绿色、健康、环保的“农”字招牌,开发生产葡萄、黄桃、土鸡、土鸡蛋等系列农产品,让产业在市场主导下健康发展,让贫困户在市场经营中受益最大化。“先是从无到有,然后要从有到优,培育品牌产品。我们刘圩的农产品品质很不错,以后一定会发展的更好!”李晓凯自信地说。(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