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安徽 > 正文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合肥答卷”

2020-09-10 18:49:37 来源:新闻部   编辑:江亚萍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安徽财经网讯:国家“两化融合”试验区、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国家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从曾经的“工业空白”,到如今的先进制造业新兴城市,巨大转变的背后,是合肥制造业数十年如一日的耕耘。赛迪顾问发布的《2019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报告中,合肥市位列全国126个重点城市第14位。

波澜壮阔的发展,蕴藏着创新、聚才、环境等独特的密码,凝结着高质量发展的合肥探索。世界制造业大会永久落户合肥,俨然成为合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见证了合肥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一路走来,合肥用生动的实践书写了一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合肥制造

“疫情之下,线上经济的腾飞,为合肥京东方的产品结构调整带来了机会。教育平板、笔记本电脑和桌面显示器的出货量大幅提升。”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区域总经理李宾说,65英寸、75英寸液晶屏全球市占率均达到30%以上,位列全球第一。在全球疫情蔓延,供应链受阻困境下,合肥京东方却跑出了不俗的成绩——今年上半年,三条高世代线满产满销,液晶屏行销全球,为世界“显示”美好生活。

汽车、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持续快速发展,门类日益齐全;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技术备受关注,人工智能和制造业加速融合发展……在合肥,一批具有国内乃至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企业正拔地而起,作为高质量发展抓手,推动“合肥制造”多方位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上半年,全市2063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2%,实现了“负转正”。

近年来,合肥始终将工业作为立市之本,把制造业作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根基,坚定不移推动制造强市建设,探索具有合肥特色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实施“工业立市”战略以来,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稳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2016-2019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8%。2019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增速居省会城市第3。

同时,合肥围绕智能、绿色、精品等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向,加快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智能制造引领。在全国率先建立“两化”深度融合政策体系,创新实施智能制造“万千百”工程,发布国内首个智能制造地方标准,累计建设智能工厂82家、数字化车间723个。282户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验收。工业互联网发展迈出创新实践步伐,拥有安泰科技、科大智能、合力叉车等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擦亮绿色制造本底。鼓励引导企业自主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为全市96户千吨标煤以上工业企业提供节能绿色诊断服务,助推企业绿色发展。绿色制造体系成效明显,17户企业的135种产品入选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12户企业跻身“绿色工厂”,拥有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3家,绿色园区实现“零突破”。着力精品制造转型。加快“升级版”产品研发,智能翻译机、工业机器人、智能网联冰箱、智能电视等一批终端产品生产上市。开展“两创产品”、“工业精品”、信息消费创新产品、节能环保产品的应用推广。

创新高地,

长鑫存储自主研发的首颗国产19纳米DRAM存储芯片已投产;江淮大众首款车型思皓E20X正式上市,江淮蔚来已成功交付2.2万余辆智能网联汽车;相继诞生了全球首台光量子计算机、新一代无损检测设备、全球首颗智能穿戴领域人工智能芯片、国内首款人工智能色选机等一批标志性创新产品……

创新,是合肥最强基因,也是城市最靓名片。连续两年跻身“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中国城市”评选三甲、创新能力荣登国家创新型城市第十位、城市基础前沿研究监测指数高居全球第十九位……近年来,合肥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滨湖科学城这两颗“双子星”建设,下好创新先手棋,深度融合“政产学研用金”,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走活高质量发展“一盘棋”。

合肥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字号”创新载体优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推动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制造业产出。加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以产业需求为指引,联手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新型协同创新平台,主攻智能制造、公共安全、机器人等前沿技术。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总数已超过1400家。现已建成的13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涵盖了人工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及光伏、节能环保等制造业重点领域。

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GII2020)》。报告对全球经济体中的热点“创新集群”进行排名并列出得分最高的前100名,中国共有17个创新集群上榜。合肥居百强榜第79位,比去年上升了11位。

今年以来,合肥全市企业的创新投入不断增加,1-7月,全市规上工业研发费用支出95.73亿元,同比增长7.1%;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3%,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合肥加快创新产品研发面市,同时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市大企业实现企业技术中心全覆盖,现已拥有5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数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目前全市制造业研发机构数、研发投入额、研发人员数、授权专利量占全市总量70%。仅“科大系”就孵化出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科大国盾等一批掌握核心科技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还积极抢抓未来发展的“新风口”,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1-8月, 全市建设5G基站5655个;同时先进计算中心、中国电信(安徽)大数据产业园开工建设。全市申报新增中央投资项目220个、总投资937.1亿元,已申请到位中央预算内及省级资金18亿元、276个项目。

芯屏器合,集聚高质量发展“进”的动力

晶合集成是安徽首家12英寸晶圆代工企业,今年7月,月产能已上扬至2.5万片,上半年企业营收同比增长260%,实现在手机显示面板驱动芯片代工领域市占率全球第一的目标,为合肥制造点亮灿烂“芯”光。

今年以来,蔚来中国总部、维信诺6代柔性屏、长鑫DRAM存储器、晶合12吋晶圆、通威5GW电池组件等项目按期推进,华米科技、合力股份两业融合企业试点方案报送至国家发改委。同时,141个集成电路项目获得2020年省集成电路奖补资金超1.3亿元。

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壮大,优质供给持续增加。数据显示,1-7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6.2%,占全市工业49.2%,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七大省级战新产业基地产值增长10.5%,其中,创意文化、集成电路、智能语音基地分别增长15.6%、13.5%和10.9%。

近年来,合肥着力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已拥有家电、智能语音、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4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3个产业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围绕产业核心竞争力集聚,按照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工作思路,主攻“芯屏器合”“集终生智”,引领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能级提升,融入国际国内产业分工体系。

夯实产业链竞争实力,坚持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在新兴产业发展上,统筹“三重一创”建设,推动资源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政策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形成“重大基地-重大工程-重大专项”梯次接续、滚动发展的格局。在传统产业改造上,通过技术工艺提升、信息技术融合和商业模式创新,打造汽车家电“整机-配套-集群”、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机-电池-电控”、智能装备“主机-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示范应用”等若干产业链。

通过多年聚焦抓产业链建设,全市家电产业占据国内近20%的市场份额;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从砂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面板出货面积占全球比重近5%;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集聚600余户企业,以总分第一成绩中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人工智能基地分包”;集成电路产业拥有存储、驱动芯片2个产品线方向的12吋生产线,成为唯一获批的“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光伏产业及应用规模均居全国前列,2019年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等光伏产品总出货量达33GW;联想合肥基地PC机下线突破1.4亿台、华米科技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全球第一。

营商环境,蓄积

4月29日,百亿级项目蔚来中国总部在肥“安家”;6月11日,大众与江淮“联姻”,开展全面合作;欧菲光光学光电产业基地成功落地;协鑫全球单体最大光伏组件项目落户……从蔚来到苏宁,再到宜家,合肥成为众多客商抢滩布局的“投资洼地”。近年来,合肥招商引资总量保持平稳增长,重大项目招引推进顺利。业界翘楚们纷纷为合肥的营商环境“代言”,这也是合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

数据显示,1-7月份,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总量同比增长6.1%;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3.83亿美元、同比增长4.1%,工业引资同比增长2.59%。新签约重点项目611个,协议总投资2884.75亿元。招商引资总量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国轩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京东安徽智能制造及电商产业园一期、光塑环保新材料管业环保科技产业园、武汉东湖高新合肥新站基地等重点项目相继签约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多举措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累累硕果。2019年,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达4914.4亿元,同比增长25%;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增速达6.99%,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250户;民营企业带动新增就业12.14万人。合肥民营经济在全省民营经济中的主力军和领头雁作用日益凸显。

2020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显示,合肥以39家企业入围位居营收百强榜首,以26家企业入围位居制造业综合百强榜首,以38家企业入围位居服务业百强榜首。其中,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文一投资控股集团分别蝉联营收百强的亚季军。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目前,合肥市已经成立物联网、生物医药、环境、金融科技、科技成果转化小镇等5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在2019年度皖北结对合作共建园区目标考核中,蝉联市级园区援建方第一。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前提和保障。9月2日,“中经营商观察”发布的“城市信用与营商环境排行榜”中,上海、北京继续领跑,合肥名次上升至全国第五。“金杯银杯不如投资者的口碑”。合肥正在开展创优营商环境攻坚年行动,打造创优营商环境3.0版。

普惠性政策持续升级。逐年加大市级先进制造业政策资金投入,近三年来市级支持制造业企业资金超百亿元。陆续制定出台光伏、中国声谷、软件和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专项产业政策,创新打造“基金丛林”。降本增效助企发展,近四年涉企收费项目精简39.5%,仅2019年就为企业减轻各类成本261.98亿元。记者 张贤良 黄洋洋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

栏目新闻
2021-04-21 11:29:04 热解读|大国应该是什么样子?习近平主
热解读|大国应该是什么样子?习近平主席告诉你
大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对世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详细]
2021-04-21 11:27:39 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习
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激励广大青年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19日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广大青年和教育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详细]
2021-04-21 09:52:04 五一假期机票预订火热
五一假期机票预订火热
“五一”假期点燃了旅客们的出行热情,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升温,“补偿式”出游使得机票预订火热。[详细]
2021-04-21 09:48:54 安徽赛艇 全国冠军赛收获两冠
安徽赛艇 全国冠军赛收获两冠
安徽选手发挥出色,获得2枚金牌。[详细]
2021-04-20 17:01:05 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南艳分校花样开展古
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南艳分校花样开展古诗诵读活动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传承经典,以诗文浸润童心,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南艳分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从课后...[详细]
2021-04-20 16:37:08 “童心向党生,非遗始传承” 合肥
“童心向党生,非遗始传承”   合肥市庆平希望学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引导广大少年儿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合肥市庆平希望学校于4月15日下午在...[详细]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