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机关事业单位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指南(试行)
一、人员管理
(一)职工管理
1.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疫情防控工作。与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疾控中心保持信息沟通,便于及时获得最新的防控方案、标准和要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2.尽量减少外出。确需出行,应全程佩戴口罩,外出返回后及时洗手、保持个人卫生。
3. 对来自武汉(湖北)及其他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实时开展健康监测和服务,严格实行为期14天的定点集中、单间隔离观察,一律不得外出;出现发热等呼吸道症状者,及时就近就医排查,根据要求到指定地点或医院隔离。对来自低风险和中风险地区的人员,及时申报相关信息,切实落实防控措施,做好日常监测。
4.建立每日健康报告制度。职工健康状况每日登记,落实因病缺岗追踪,杜绝带病上岗。每日上、下午组织测量体温。职工有发热、干咳等症状的,应立即停止工作,联系120送至医院发热门诊。
(二)外来人员管理
1.在入口处设置体温监测点和临时隔离点,配备红外体温扫描仪或手持体温测量仪、快速手消毒剂等设施。工作人员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手套。
对来自低风险和中风险地区的人员,体温检测正常,要求其全程佩戴口罩,予以放行;发现发热等症状,要求其佩戴口罩在临时隔离点观察,立即通知单位所在地乡镇(街道或社区)、村(居)委会,根据要求到指定地点或医院隔离;对来自武汉(湖北)及其他高风险地区的人员,要求其佩戴口罩在临时隔离点观察,立即登记并报告辖区乡镇(街道或社区)、村(居)委会,严格实行为期14天的定点集中、单间隔离观察,一律不得外出。
2.出口处设置带有专用标识的有盖垃圾桶,收集戴过的口罩及使用过的纸巾。专用垃圾桶每天清理前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浇洒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袋口和其他垃圾一并清运处理。
二、就餐管理
避免集中就餐,提倡错峰就餐、配送餐,也可自备饭盒在食堂领取食物后返回各自区域就餐,减少人员接触。
三、办公管理
(一)提倡网上预约、网上业务办理和无纸化办公。窗口工作人员应全程佩戴口罩,人员之间距离不少于1米。
(二)尽量减少集中办公、开会等聚集性活动,可以采用网上办公、工作指示板等形式。
四、通风消毒等卫生管理
(一)办公室每日通风3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建议停用中央空调,对确需使用的,应加强空调滤网、出风口处的清洗和消毒了,采用全新风运行。
(二)保持办公场所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洗手间保持清洁干爽,配备洗手液、快速手消毒剂、擦手纸等设施,保证水龙头等设施正常使用;无人使用时开窗通风,每天4次对室内地面、墙面、蹲坑、小便池、马桶等采用10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液进行空间喷洒和表面擦拭消毒。
(三)每日2次对桌椅、台面、地面等可使用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液进行表面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以清水抹布擦拭干净。对复印机、传真机、办公电话、电脑等精密贵重物品,可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
(四)对座机、电脑键盘、鼠标、电梯间及按钮、楼梯扶手、门把手等人员接触频繁的公共物品应增加消毒次数,每日不少于6次。
(五)当发现肉眼可见少量污染物时,应立即用有效氯为10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液喷洒至湿润作用30分钟后予以清除,再以清水抹布和清水拖布进行擦抹和拖洗。若有呕吐物、痰迹等较多污染物时,立即用可吸水材料(纱布等)沾取5000-100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液覆盖包裹后移除,再以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一次。
五、健康教育
(一)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
(二)宣传“戴口罩、勤洗手、勤换衣物”等健康生活方式,减少前往超市、菜市场等人群密集场所。
(三)倡导单位职工多走楼梯,减少电梯使用。
(四)倡导职工居家时开展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
(五)关注“合肥疾控”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疾病防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