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地处皖鄂交界,是湖北经105国道进入安徽的第一道防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宿松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闻警而动,迅速启动一级响应。全员上岗,在辖区一天门设立卡点,24小时值守,配合卫生等部门阻击疫情,对过往车辆开展查验和劝返,确保不漏一车、不漏一人。交警一中队中队长何松明迅速以冲锋者的姿态、担负着守护者的使命,奋战在疫情防控和春运安保的最前线。
扬起党建引领的“先锋旗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后,何松明被大队任命为“抗击疫情党员先锋队”队长。他家在城区,每天忙于工作,很少回家吃饭。读大学的女儿说:“我从放假回家到现在,见到爸爸的次数可以数的清,更不奢望和他吃上一餐饭了。”当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在105国道皖鄂交界处设立执勤点后,对来自湖北方向的车辆进行疫情排查和劝返工作,何松明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每天忙于卡点车辆的排查工作。在一次执勤中,得知妻子因在上班途中摔伤,他赶到医院安顿好妻子住院后,将护理任务交给女儿,自己又赶回卡点带班驻守。
何松明第一时间向中队全体党员民警、辅警发出倡议和号召,动员他们扛起责任,扛起党旗,主动到条件最艰苦、任务最繁重的防控第一线去战斗。他充分发挥中队党支部和党员民警辅警在疫情防控战斗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全力以赴阻击疫情,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为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中队队员们热情高涨,积极要求参加"疫情防控党员先锋突击队"。59岁的民警张松勤积极要求参加一线疫情防控工作,誓言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辅警石禹在1月28号值夜班时突发阑尾炎住院,病还没痊愈,得知一线警力不足后,强烈要求出院再次返岗。
筑牢阻击疫情扩散的“铜墙铁壁”
时值春节期间,从湖北方向到宿松走亲访友的群众增多,面对执勤民警的突然劝返,很多人表示难以理解,何松明苦口婆心开展解释工作。他严格按照省委书记李锦斌视察宿松时要求的“防输入、防扩散、防输出”,认真做好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入口防范工作,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和活动管控,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他带头执行市局的“十不允许”、“十四项措施”等各项规定,规范设立卡口设置和查缉车辆流程,向过往群众阐明有效隔离是阻击疫情的最有效手段,坚决不让一辆来自疫区的车辆进入宿松城区。积极协调交通和卫健部门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疫情检测工作。他的工作方法和成效多次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期间,共排查检查车辆1680余台次,劝返来自疫区车辆720余台次,行人500余人次,切实筑牢疫情不蔓延不扩散的“红线”。
守护应急救援的“绿色通道”
何松明通过多种形式详细宣传疫情的危害性、防范注意事项,劝导大家尽量不出门、少出门。同时,按照“坚决阻断病毒来源渠道,交通网络不断、应急绿色通道不断、群众生产生活物资通道不断”的目标,加强交通疏导等措施,确保运往湖北和省内各类防疫救援物资车辆安全顺利通行。每逢接到有应急物资通过卡点指令后,他第一时间调集警力,全力保障应急物资救援车辆安全顺畅通行。1月30日,辖区佐坝乡碧岭村发现一例冠状疑似病例,为让患者得到及时救助,何松明指令中队人员快速疏导该村拥堵路段,采用警车开道,将患者及时送达救治地点。2月1日,一辆载满防疫物资的货车在通过卡点时,由于驾驶员的疏忽大意,丢失了疫情指挥部发放的《通行证》,按照规定,没有《通行证》的车辆一律不得放行。何松明得知情况后,积极和发送应急物资的单位和指挥部取得联系,核实情况后予以放行,切实保证了应急物资的运送。期间,共为运送防疫物资和救援的车辆开设“绿色通道”60余次,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间道路安全畅通。
何松明从事公安交通管理工作24年,工作雷厉风行,刚柔相济,善于运用法言法语进行执法并与群众沟通,被誉为皖西南大门的“守门员”。(陈进 胡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