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安徽 > 正文

古镇老街品年味 千米长宴忆乡愁——重庆一座千年古镇“新生记”

2020-01-23 22:01:50 来源:新华网   编辑:李天培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月17日拍摄的中山古镇景色。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题:古镇老街品年味千米长宴忆乡愁——重庆一座千年古镇“新生记”

新华社重庆1月21日电

新华社记者李勇、李松

1月17日拍摄的中山古镇夜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开席喽!”新春时节,一年一度的千米长宴又在重庆江津区中山古镇如期上演。记者跟着摩肩接踵的人流,品尝软糯的夹沙肉、清香的烟熏豆腐,体验着“一双筷子吃遍一条街”的热闹畅快。

1月17日,余国会在制作烟熏豆腐。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千年古镇、千米长宴、万人空巷……这里独具韵味的“烟火气”、历史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品年味、忆乡愁”。千年中山古镇也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存在价值,散发出既古老又青春的魅力,有了新的“生命力”。

古镇“火了”:菜中味、酒中趣共品传统年滋味

1月18日,游客在中山古镇千米长宴上体验美食。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这是古镇自己的新年节日:举办千米长宴这一天,古镇上家家户户挂起喜庆的红灯笼,老商铺门口摆满了米酒、烤糍粑……好客的老街居民事先预备的餐桌在老街屋檐下一字摆开,一眼望不到尽头。

在传统的祭祀祈福后,千米长宴正式开席。记者沿着摆满街巷的方桌一路向前,烧白、粉蒸肉、醪糟汤圆等当地特色食品热腾腾,游客能够大快朵颐。

1月18日,在中山古镇的千米长宴上,杨光祥在“打盆上菜”。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身着红色对襟外套的古镇居民杨光祥展现了他的绝活——“打盆上菜”。只见他将九碗热气腾腾的菜肴盛放在一个长约2米、宽约20厘米的木托盆里。顶在头上,飞快地穿梭于席间,为大家添菜,利落的身手赢得一片叫好声。

千米长宴是中山古镇传统民俗发源于宋朝。每逢大的节日,在古镇的商贩、游人、挑夫等因离家较远不能赶回家中,本地居民就沿街设宴,为他们免费提供吃住。

“从2005年古镇上的居民自发举办第一届千米长宴以来,光是今年就吸引了两万多游客。”中山镇文化站原站长刘栋林说。

古镇“活着”:这里的乡愁亲切可感

过去的中山因水而兴,是商贸集聚的码头,大米、食盐、茶叶等物资经笋溪河运到古镇后,再由马帮转运进更远的山区。这里“三百舢板聚码头、九百骡马走四方”曾是历史一景。

后来水运衰落,古镇复归沉寂,旅游发展让古镇热闹重现。记者一路走一路看,古镇老街老巷里,一面摆着千米长宴,另一面书馆里老艺人们神态自若,吟诵着中山古镇的“老历史”;老茶馆也是人头攒动,一盏盏盖碗泛着茶香;食铺子前的烟熏豆腐已滋滋泛黄……这是一座“活着的”古镇,乡愁亲切可感。

1月17日,余国会(左)在销售自家制作的糍粑。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在老街42号,余国会卖了近30年的烟熏豆腐、石板糍粑,热情招呼着过往游客。“家里手艺代代相传,几乎没有变过。头一天先把黄豆泡上六七个钟头,然后磨成豆浆。在锅里烧涨后,用滤布过滤,直到豆腐逐渐成形。”余国会说。

底下铺着木炭,上面一米见方的楠竹篾盘,正好放下70多块豆腐,一翻一捡中,豆腐刚好泛黄却不发焦,闻着香吃一口更香……千米长宴前后几天人多热闹,余国会一天能卖一两百块豆腐。镇上生活成本低,“一块豆腐”养活一家,日子就这样过来了。

1月17日,在中山古镇的“九龄堂”药铺内,掌柜方和兰站在药柜前。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古镇不少“活文物”也吸引游客驻足停留。方家在镇上经营药铺已是12代人,前年药铺“九龄堂”交到了方和兰手里。层层叠叠的药格子是清朝时的老物件,有的虽已掉漆,但并不影响药铺主人平常搁药抓药。

一块“诚实守信”的牌匾挂在“九龄堂”药铺显眼位置,记录着这家人开铺卖药的传统和风范。“镇上的人都知根知底,不乱算价、不乱收费,铺子才活得长久。”方和兰说。

游客既拍千米长宴,有时镜头一转,也把方和兰当成“一景”,在她称药时、拨算盘算账时,把她“装”进镜框。

1月17日,在中山古镇的“九龄堂”药铺内,掌柜方和兰在药柜前称中药。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古镇更开放:“拥抱世界”增添别样文化味道

记者采访潜之溪茶社老板庞建亮时,正好一群镇上的娃娃嘻嘻哈哈,涌进屋来。“庞老师,你看我们写的‘福’字好不好看嘛。”娃娃们手举得高高的,一笔笔“福”字虽然青涩,倒也工整。

1月18日,庞建亮(右一)在给古镇居民和游客免费写福字。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九年前,庞建亮三姐弟退休后看中中山古镇人文山水,经营起了茶社、民宿。空闲时还免费教山里的娃儿学写毛笔字、写春联,还提供笔墨纸砚。

“古镇之所以吸引人,因为这里有真正的‘山水房、山景房’,每个门框都是一个‘取景框’。”庞建亮说,这里的人也大方包容、热情善良。

1月18日,76岁的丁明兴在自家茶馆内表演传统曲艺节目。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古镇虽老,却不拒绝开放,古镇上的人心态年轻,也愿意学习。“嫦娥奔月、蛟龙入海……我们搞航天、搞科技,为的是中国梦早早实现。共产党带领我们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就在今年,就在眼前。”身穿青色袍褂,手持竹筒道琴,76岁的丁明兴传统曲艺顺手拈来,现代题材也是驾轻就熟,还富有新的韵味。

1月18日,在中山古镇的千米长宴活动上,演员在表演传统川剧变脸。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古镇人并不墨守成规。丁明兴3岁开始“泡”在川剧茶馆学习,虽然学历不高,但天天看新闻,善于把最新的时代话题,编入曲艺之中,吟吟浅唱成了古镇游客围观的一道“风景”。

这几年,这座位于中国西部偏远山区的古镇还主动“拥抱世界”。借着千米长宴这一平台,中山古镇引进了意大利、埃及、泰国等国的文旅项目,先后开展“(意)一见钟情”“(埃)爱上中山”等主题活动,“晒”外国美食、美景,为古镇增添了别样的文化味道。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

栏目新闻
2021-04-21 11:29:04 热解读|大国应该是什么样子?习近平主
热解读|大国应该是什么样子?习近平主席告诉你
大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对世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详细]
2021-04-21 11:27:39 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习
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激励广大青年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19日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广大青年和教育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详细]
2021-04-21 09:52:04 五一假期机票预订火热
五一假期机票预订火热
“五一”假期点燃了旅客们的出行热情,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升温,“补偿式”出游使得机票预订火热。[详细]
2021-04-21 09:48:54 安徽赛艇 全国冠军赛收获两冠
安徽赛艇 全国冠军赛收获两冠
安徽选手发挥出色,获得2枚金牌。[详细]
2021-04-20 17:01:05 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南艳分校花样开展古
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南艳分校花样开展古诗诵读活动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传承经典,以诗文浸润童心,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南艳分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从课后...[详细]
2021-04-20 16:37:08 “童心向党生,非遗始传承” 合肥
“童心向党生,非遗始传承”   合肥市庆平希望学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引导广大少年儿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合肥市庆平希望学校于4月15日下午在...[详细]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