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日前,我省出台《安徽省民航业发展战略规划(2019-2035年)》。根据规划,到2025年,将建成合肥新桥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完成阜阳、安庆、池州机场改扩建工程。
航空服务将对所有县进行全覆盖
根据规划提出的近期目标(2025年):全省运输机场达到8个,机场密度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全省 A1、A2 级通用机场达到30个,机场密度达每万平方公里2.1个,通用机场体系初步形成。全省年旅客吞吐量达3400万人次,其中合肥新桥机场旅客吞吐量达 2500 万人次左右。引进1家以上全货机基地航空公司,合肥机场地面交通集疏运体系明显改善,实现地面交通半小时通达市区。
远期目标(2035年):全省形成“一枢十支”运输机场体系,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和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地位更加显现。全省 A1、A2 级通用机场达到65个,密度居华东地区前列,实现所有县级行政单元通用航空服务全覆盖。全省年旅客吞吐量达7200万人次,年均增长7.8 %,其中合肥新桥机场旅客吞吐量达5500万人次。
构建“一枢十支”运输机场体系
规划提出,我省将优化全省运输机场布局。提升合肥新桥机场区域航空枢纽及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功能,强化各支线机场对腹地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形成全省以合肥新桥机场为核心,黄山、阜阳、安庆、池州、芜湖宣城、亳州、蚌埠、宿州、滁州、金寨支线机场为重要节点的“一枢十支”运输机场体系。
黄山、安庆机场拟进行迁建
加快芜湖宣城机场建设进度,力争2020年底建成通航。积极推进规划内新机场前期工作,确保亳州、蚌埠机场“十四五”期间建成通航,力争宿州、滁州、金寨机场“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积极开展黄山机场迁建前期研究工作,争取“十四五”开工建设。根据安庆机场发展情况,适时开展迁建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2025年,建成合肥新桥机场二期工程
按照《合肥新桥机场总体规划修编2019年》要求,大力提升合肥新桥机场区域枢纽功能,尽快实施机坪改扩建,新建T2航站楼和西1跑道,适时建设T3航站楼和西2跑道。加快推进阜阳、安庆、池州机场改扩建工程,不断提升现有机场基础设施通航保障能力。同时,规划也明确提出,在2025年之前,建成合肥新桥机场二期工程,也就是T2航站楼和西1跑道。
计划新增欧美和非洲的国际航线
在国际地区航线开发方面,我省将以合肥新桥机场为重点,紧跟“一带一路”战略,深耕沿线亚欧地区航线,加密现有泰国、韩国、日本、越南、俄罗斯等国家重点城市航线,新增东南亚、东北亚、欧美和非洲等国际航线。依托长三角腹地客源,优化与港澳台地区的航班时刻与频次,加密台北、澳门航线,恢复香港、高雄等航线。
充分发挥合肥新桥机场国内干线中转航线优势,加强与重点省市建立战略联盟,探索开通“通程直达”航班,与国际枢纽机场合作,开辟重点国际航线。推动池州九华山机场等支线机场口岸建设,发挥黄山机场口岸作用,将黄山、九华山等机场打造成辐射亚太的国际一流旅游机场。
择机设立安徽本土航空公司
在扶持引进基地航空公司方面,我省将持续深化与东航的战略合作,推动东航安徽分公司在合肥新桥机场继续发展壮大。积极引进新的基地航空公司,加强与深航、海航、春秋、重庆航等航空公司的沟通对接,争取在省内机场增加过夜飞机、设立过夜运营基地以及设立分公司。把准国家政策动向,积极推动与国内重点航空公司对接,择机设立安徽本土航空公司。
多种交通“一票到底”和“行李直挂”
在提升机场服务运营水平方面,我省将优化机场飞行程序,起降航线尽量避开居民密集区。大力倡导无纸化出行,提升机场服务水平和出行体验。以打造“互联网+”智慧机场为目标,推进跨运输方式的客运联程系统建设,推动航空与城市轨道、高铁、公路等实现“一票到底”和“行李直挂”。
持续优化旅客服务流程,提高航班放行正常率,改善旅客服务设施水平,改善特殊旅客服务。鼓励航空公司开展跨航司中转服务,设立航旅联合服务场所与平台,努力打造旅客服务品牌。结合安徽地域特色,大力弘扬徽派文化,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主题和方案,营造文化特点鲜明的体验空间,提升机场文化内涵,打造“人文机场”。
进一步提升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
根据规划,我省将优化合肥管制区航路航线。近期优化调整既有航路航线,推进区内骨干航路航线单向改造,建立合肥区域内的南北及东西航线走廊;新增部分航路航线,逐步形成合肥管制区连接区外“5进 5 出”的航线格局;优化合肥管制区内进离场航线结构,满足合肥新桥机场双条跑道运行需求;优化省内支线机场航路航线网络结构,实现主要机场与区外、合肥新桥机场航路航线的单向运行。进一步提升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
远期逐步构建“资源配置合理、空域结构优化、管制运行顺畅”的空域网络体系。区内主要航路航线全部实现单向平行运行,增加区内环飞航线,逐步形成合肥管制区连接区外的“8 进 8 出”航线网络格局。推动合肥航线走廊建设,与国际航路航线网络有效衔接。争取适当扩大合肥进近管制区范围,满足合肥新桥机场航空业务量增长对空域资源的需求。
一条城轨,多条高铁拟引入新桥机场
规划提出,将打造合肥新桥机场立体综合交通枢纽。新建合肥新桥机场综合交通中心(GTC),加快推进引入合肥新桥机场的城际、市域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加强与路网关联线路衔接,构建畅通合肥城区、通达合肥都市圈、联结其他省辖市的轨道交通体系。
争取机场轨道交通 S1 线尽早列入国家相关规划并实施;统筹考虑合武、合康高铁规划实施,积极推进合新六、合新淮城际铁路建设,深入论证引入新桥机场枢纽;适时建设合肥南城际场和南环线三、四线。优化通达合肥新桥机场高速公路和区域道路网络,推进淮南、六安等周边城市衔接机场的快速通道建设,优化机场集疏运交通组织方案。
打造中、北、西、南及皖江五个通用机场群
此外,根据刚刚编制完成的《安徽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9-2035 年)》,打造皖中、沿江、皖北、皖西、皖南五个通用机场群。新建界首、太和、砀山、泗县、固镇、濉溪、谢家集区、寿县、肥东、肥西官亭、肥西严店、无为、天长、明光、凤阳、定远、庐江、和县、义安区、金安区、桐城、太湖、岳西、望江、石台、旌德、黄山区、休宁等一批通用机场。
直升机、动力伞等低空旅游将进入寻常人家
安徽还将紧盯国家政策,积极申请低空空域改革试点,健全全省通用航空服务网络,建成合肥通用航空区域服务中心。发挥皖南山水资源、皖西红色资源、环巢湖生态资源、皖北楚汉文化资源优势,联合周边省市景区,大力发展低空旅游。
鼓励发展航空应急救援和医疗救护,积极推进中信海直等通航企业在城市应急救援等方面提供综合飞行服务,打造覆盖全省的“黄金半小时”生命救援网。大力拓展通用航空短途运输,积极开发“通通联”“支通联”等短途运输航线组织模式,加强省内城市与合肥,皖中、沿江等片区与长三角重要城市的航空联系。记者 祝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