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安徽 > 正文

“安徽行动计划”开创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2020-01-13 19:32:14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江亚萍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安徽财经网1月13日下午,安徽省“两会”新闻中心举办了省“两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天培,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曹发义围绕“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星级记者 汪婷婷/文 记者 高斌/图

“一圈五区”联动发展格局确立

发布会上,张天培介绍,刚刚过去的一年,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面启动实施国家规划纲要及安徽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一圈五区”建设,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有了新作为、新成效、新局面。

其中,我省明确将“一圈五区”建设作为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总抓手,合肥都市圈扩容提质,蚌埠市整体加入,新桥机场二期建设有序推进,“1小时通勤圈”加速构建,合肥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合淮产业走廊、合六经济走廊建设加快。

此外,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创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2019年认定20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建立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军民融合研究院等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2020年,我省将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合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加快G60科创走廊宣芜合段建设,积极支持沪苏浙一流大学、科研院所来皖设立分支机构。

联合沪苏浙共同研究制定覆盖长三角全域的全面创新改革方案,探索建立一体化协同创新长效机制。推动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毗邻地区全面深度合作,积极探索省际合作园区共建共管共享新机制。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滁州、马鞍山与南京城际轨道对接建设。此外,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强化合肥新桥机场与上海机场战略合作,深化沿江港口与上海、宁波舟山等港口合作。

高质量建设合肥都市圈一体化

为深入贯彻《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省发展改革委会同圈内各市组织编制了《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照一体化主要任务,加快重大项目和合作事项推进力度,加快建设合六经济走廊、合淮产业走廊,加快都市圈同城化进程。推动合肥都市圈与长三角都市圈协调联动,支持合肥市深化与武汉、郑州、长沙、南昌等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合作。

据介绍,《行动计划》以推进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开放合作、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等八大领域一体化为抓手,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构建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此外,《行动计划》突出谋划建设重点项目,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聚焦圈内共建、共享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照可操作、可评价、可实现的原则,梳理谋划了一批重大项目和合作事项,共104个,总投资6242.1亿元。

【聚焦省“两会”系列新闻发布会】之三:

宣城: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

1月13日下午,安徽省“两会”新闻中心举办了省“两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中共宣城市委书记陶方启,中共宣城市委副书记、宣城市人民政府市长孔晓宏围绕“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星级记者 汪婷婷/文 记者 高斌/图

融入苏浙沪 跻身G60

宣城是我省唯一一个同时与苏浙接壤的市,处于安徽“东进”的最前沿,沪苏浙产业“西移”的第一站。早在2001年撤地设市之初,宣城就开全省之先,率先作出“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决定。2009年,宣城成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两翼”之一;2013年加入“南京都市圈”;2016年入列长三角城市群;2018年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并跻身G60科创走廊;2019年国家规划纲要明确宣城市为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

近年来,宣城始终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先手棋”,积极参与G60科创走廊建设,牵头组建G60新能源产业联盟,九城市77家企业加入;5家企业参与组建G60新材料产业联盟,宛陵科创城列入G60协同创新平台,宁国经开区被授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宣城智谷软件产业园已入驻沪苏浙企业101户,年产值30亿元。强化招才引智,共招引落户高层次人才团队59个,28个团队入选省级扶持团队,居全省第3位。全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91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13个。创新持续力居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第3位,创新潜力居全省第1位,创新综合能力全省第3位。

芜宣机场将于今年开通

一体化发展,交通要先行。有了完善的交通网络,才能人畅其行、物畅其流。虽然近年来宣城交通基础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与苏浙相比还有差距,还有一些“断头路”、“瓶颈路”,全省4个不通高速的县,其中包括宣城的泾县、旌德县,水运也是短板,物流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宣城提出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就是要拉长区位优势长板,让各种资源要素更好更快汇集宣城,服务发展。

据介绍,宣城市以交通互联互通为重点,持续开展交通大会战、大提升,“十三五”以来,累计完成公路交通建设投资237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9条高速公路、4条连通苏浙的一级公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省第3位。与苏浙连接的3条省际“断头路”开工建设,芜黄高速加快建设,宣泾高速、G50宣广高速改扩建、申嘉湖高速西延宁国段即将开工。合福高铁、杭黄高铁建成运营,宣绩高铁全面开工,商合杭高铁、芜宣机场将于今年开通,宣城市区即将进入“高铁+航空”时代。

另外,宁杭高速二通道、宁宣高铁、宣镇城际铁路、宁杭高铁二通道、杭临绩高铁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正在谋划或推进,县县通高速、通高铁即将实现。

三个“强力推动”助力科技创新

大创新大发展,小创新小发展,不创新难发展。宣城历来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创新能力、潜力在全省靠前。接下来,宣城将继续强化创新驱动,重点在三个方面发力,也就是三个“强力推动”。

强力推动创新宣城建设。实施“三个一”:出台一个文件,就是出台《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打造“一座城”,就是大力推进宛陵科创城建设运营,精心打造市域科技创新基地。目前,一期8.5万平方米已经交付,一批科创项目和科创团队即将入驻。建设“一块地”,就是强化跨区域“双创”合作,探索“孵化在外、转化在宣”合作模式,在上海建设“科创飞地”。

强力推动创新能力提升。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确保今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户,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对接产学研合作项目300项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1.8%以上。

强力推动人才集聚。深入实施“宛陵聚才行动”,积极参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新高地行动,引进高层次科创团队不少于10家,吸引更多市外高层次人才来宣创新创业。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

栏目新闻
2021-04-21 11:29:04 热解读|大国应该是什么样子?习近平主
热解读|大国应该是什么样子?习近平主席告诉你
大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对世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详细]
2021-04-21 11:27:39 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习
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激励广大青年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19日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广大青年和教育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详细]
2021-04-21 09:52:04 五一假期机票预订火热
五一假期机票预订火热
“五一”假期点燃了旅客们的出行热情,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升温,“补偿式”出游使得机票预订火热。[详细]
2021-04-21 09:48:54 安徽赛艇 全国冠军赛收获两冠
安徽赛艇 全国冠军赛收获两冠
安徽选手发挥出色,获得2枚金牌。[详细]
2021-04-20 17:01:05 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南艳分校花样开展古
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南艳分校花样开展古诗诵读活动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传承经典,以诗文浸润童心,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南艳分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从课后...[详细]
2021-04-20 16:37:08 “童心向党生,非遗始传承” 合肥
“童心向党生,非遗始传承”   合肥市庆平希望学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引导广大少年儿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合肥市庆平希望学校于4月15日下午在...[详细]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