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网1月13日下午,安徽省“两会”新闻中心举办了省“两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天培,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曹发义围绕“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星级记者 汪婷婷/文 记者 高斌/图
“一圈五区”联动发展格局确立
发布会上,张天培介绍,刚刚过去的一年,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面启动实施国家规划纲要及安徽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一圈五区”建设,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有了新作为、新成效、新局面。
其中,我省明确将“一圈五区”建设作为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总抓手,合肥都市圈扩容提质,蚌埠市整体加入,新桥机场二期建设有序推进,“1小时通勤圈”加速构建,合肥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合淮产业走廊、合六经济走廊建设加快。
此外,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创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2019年认定20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建立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军民融合研究院等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2020年,我省将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合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加快G60科创走廊宣芜合段建设,积极支持沪苏浙一流大学、科研院所来皖设立分支机构。
联合沪苏浙共同研究制定覆盖长三角全域的全面创新改革方案,探索建立一体化协同创新长效机制。推动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毗邻地区全面深度合作,积极探索省际合作园区共建共管共享新机制。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滁州、马鞍山与南京城际轨道对接建设。此外,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强化合肥新桥机场与上海机场战略合作,深化沿江港口与上海、宁波舟山等港口合作。
高质量建设合肥都市圈一体化
为深入贯彻《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省发展改革委会同圈内各市组织编制了《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照一体化主要任务,加快重大项目和合作事项推进力度,加快建设合六经济走廊、合淮产业走廊,加快都市圈同城化进程。推动合肥都市圈与长三角都市圈协调联动,支持合肥市深化与武汉、郑州、长沙、南昌等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合作。
据介绍,《行动计划》以推进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开放合作、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等八大领域一体化为抓手,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构建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此外,《行动计划》突出谋划建设重点项目,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聚焦圈内共建、共享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照可操作、可评价、可实现的原则,梳理谋划了一批重大项目和合作事项,共104个,总投资6242.1亿元。
【聚焦省“两会”系列新闻发布会】之三:
宣城: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
1月13日下午,安徽省“两会”新闻中心举办了省“两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中共宣城市委书记陶方启,中共宣城市委副书记、宣城市人民政府市长孔晓宏围绕“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星级记者 汪婷婷/文 记者 高斌/图
融入苏浙沪 跻身G60
宣城是我省唯一一个同时与苏浙接壤的市,处于安徽“东进”的最前沿,沪苏浙产业“西移”的第一站。早在2001年撤地设市之初,宣城就开全省之先,率先作出“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决定。2009年,宣城成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两翼”之一;2013年加入“南京都市圈”;2016年入列长三角城市群;2018年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并跻身G60科创走廊;2019年国家规划纲要明确宣城市为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
近年来,宣城始终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先手棋”,积极参与G60科创走廊建设,牵头组建G60新能源产业联盟,九城市77家企业加入;5家企业参与组建G60新材料产业联盟,宛陵科创城列入G60协同创新平台,宁国经开区被授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宣城智谷软件产业园已入驻沪苏浙企业101户,年产值30亿元。强化招才引智,共招引落户高层次人才团队59个,28个团队入选省级扶持团队,居全省第3位。全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91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13个。创新持续力居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第3位,创新潜力居全省第1位,创新综合能力全省第3位。
芜宣机场将于今年开通
一体化发展,交通要先行。有了完善的交通网络,才能人畅其行、物畅其流。虽然近年来宣城交通基础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与苏浙相比还有差距,还有一些“断头路”、“瓶颈路”,全省4个不通高速的县,其中包括宣城的泾县、旌德县,水运也是短板,物流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宣城提出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就是要拉长区位优势长板,让各种资源要素更好更快汇集宣城,服务发展。
据介绍,宣城市以交通互联互通为重点,持续开展交通大会战、大提升,“十三五”以来,累计完成公路交通建设投资237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9条高速公路、4条连通苏浙的一级公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省第3位。与苏浙连接的3条省际“断头路”开工建设,芜黄高速加快建设,宣泾高速、G50宣广高速改扩建、申嘉湖高速西延宁国段即将开工。合福高铁、杭黄高铁建成运营,宣绩高铁全面开工,商合杭高铁、芜宣机场将于今年开通,宣城市区即将进入“高铁+航空”时代。
另外,宁杭高速二通道、宁宣高铁、宣镇城际铁路、宁杭高铁二通道、杭临绩高铁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正在谋划或推进,县县通高速、通高铁即将实现。
三个“强力推动”助力科技创新
大创新大发展,小创新小发展,不创新难发展。宣城历来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创新能力、潜力在全省靠前。接下来,宣城将继续强化创新驱动,重点在三个方面发力,也就是三个“强力推动”。
强力推动创新宣城建设。实施“三个一”:出台一个文件,就是出台《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打造“一座城”,就是大力推进宛陵科创城建设运营,精心打造市域科技创新基地。目前,一期8.5万平方米已经交付,一批科创项目和科创团队即将入驻。建设“一块地”,就是强化跨区域“双创”合作,探索“孵化在外、转化在宣”合作模式,在上海建设“科创飞地”。
强力推动创新能力提升。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确保今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户,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对接产学研合作项目300项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1.8%以上。
强力推动人才集聚。深入实施“宛陵聚才行动”,积极参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新高地行动,引进高层次科创团队不少于10家,吸引更多市外高层次人才来宣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