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24H > 正文

巢湖栏杆集镇: 90后村官借“网”助农

2020-12-04 18:23:50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张发平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瓜蒌籽又称药瓜,具有止咳润肺的功效,这个月开始对外销售。”在石门村瓜蒌扶贫产业园内,村官王莉正操着一口土味“普通话”录制视频,向广大网民介绍扶贫产品瓜蒌籽。

王莉是安徽砀山人,因为爱情来到巢湖市栏杆集镇石门村。抱着“实现自身价值”的想法,2018年,她通过考试成为石门村一名村干部。为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除了通过视频介绍村里农特产品外,王莉还自己摸索开设微店,帮助村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村民在线销售农产品,让村民手中的“好产品卖到好价格。”同时,也利用微店为行动不便老人代买代送生活用品,照顾老人们的日常生活。

线上带货扶贫助农

作为包村干部,对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必须了如指掌。一上岗,王莉便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摸清村内贫困家庭的底细,对于生活不便的老人,她每天上门看望,帮忙解决生活上的不便。日复一日的努力,拉近了她与村民的距离,也让她看到了村民的无奈:因为销售渠道单一,村民种养的农产品大多自产自销,经常遭遇销路不畅,只好低价贱卖。王莉说:“看到村民滞销的农产品就觉得太可惜了,城里人花钱买不到绿色原生态农产品,农村人的好产品又卖不上好价钱。”

农村电商网点的发展,让王莉看到了希望,萌生了帮助村民网销农产品的想法。白天村里事务多,她就等晚上孩子睡着了,在网上学习开设微店的相关程序、卖货技巧,还经常向微商老师请教。经过一番摸索,2019年9月份,“石门扶贫驿站”微店正式上线。

为了帮助村民的农产品卖个好价钱,她动员其他村干部和村民组长,一边搜集整理村民的农产品品种、数量、上市时间和心里价位等信息,一边利用微信群、朋友圈宣传推广微店,提高知晓度。

经过努力,“石门扶贫驿站”微店内的产品从1种发展到13种,覆盖家禽、蔬菜、水果、水产等农特产品,帮助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农户销售农产品,共计收益9.98万元,2019年网销瓜蒌籽带动1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400元。

石门村民陈学山就是“石门扶贫驿站”微店中土鸭的供应户,具有20年养鸭经验,随着年纪渐增,外出推销渐渐力不从心,没想到,去年在微店帮他网销了200多只鸭子,今年没到出栏时间,网上预定就已经70余只了。陈学山逢人就说:“网上销售真方便,再也不用自己到处跑了。”

凭着一股闯劲和韧劲,王莉为乡村群众脱贫致富打开了一条云上渠道。她说自己还要不断积累经验,尝试直播带货,探索在更多平台进行销售。

线下代买帮困便民

除了帮助村民在网上销售农产品,针对村内商店稀少、老弱病残和孤寡老人行动不便的实际情况,王莉还开辟线上下单、线下送货服务。她将日常生活用品列入微店商品中,并组织志愿者摸底登记村内生活不便的老人基本情况,建立结对帮扶制度。为方便村民能够快速拿到生活用品,王莉在村部摆放了一个生活用品小展台,对于缺少生活用品的老人,志愿者在“扶贫驿站”微店中下单,直接在村部取件就可以将生活用品送到老人们手中。

家住石门村三李村的曹道英老人身患残疾,常年一人生活,生活用品短缺时,老人一个电话,王莉便在扶贫驿站中下单,再给老人送货上门。老人高兴地说:“手机上品牌、价格标得清楚,关键是方便我们老年人,缺个肥 皂、牙膏什么,一个电话就给我送来了,这闺女比亲闺女还贴心呢。”

在王莉的帮扶名单里,还有20多位像曹道英这样的行动不便老人,他们分散在石门各个自然村,但有了王莉和一群志愿者的精准帮扶,这些生活不便的老人生活有了色彩和温情。王莉常说:“最大的心愿就是村里的老人都能快乐安享晚年。”(吴俊洁 武冬梅)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