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24H > 正文

马鞍山:小巷“民医”情深深

2020-10-26 14:54:34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张发平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好人”“傻郎中”“居民家庭医生”……在马鞍山市花山区花山路一带,只要提起中医杨尚文的名字,周边居民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称他是小巷深处的“民医”。10月19日上午9时许,记者走进杨尚文的的寿椿堂中医诊所,看到简陋的四周墙壁上挂满了锦旗,却鲜有患者来求诊,感到十分意外。“杨医生是下午开门接诊,他一般是上午出诊,给那些行动不便的居民患者上门送医。”随后,前来取药的患者王佩瑶给出一番介绍,才消除了记者心中的疑惑。

贴近百姓,让大家都能看得起病

杨尚文,今年54岁,毕业于安徽中医药大学,行医迄今近30个年头。他自幼生活在农村,因为一次感冒被中医治愈,让他领略到中医的神奇,由此埋下了对中医兴趣的种子。“我最初的想法是,就是要开一个中医诊所,让普通百姓能够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正因为有了这一颗初心,杨尚文选择学校中医。大学毕业后,他把所学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进修,潜心专研,向名医前辈学习,向实践学习,进而使得自己的诊疗水平不断提高。自行医以来,他接诊的患者逾15万人次,治愈疑难杂症的例子举不胜举。

“杨医生简直就是我们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他不但把我们夫妻俩的病给医治好了,收费也是‘平民价’。” 58岁的居民王佩瑶向记者介绍,10年前,她的丈夫仲小平突发脑出血,一时止不住,医院连下三张病危通知书。这时,她想到了平时社区中关于杨尚文“妙手回春”的“传说”,她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拨打出差在南京的杨尚文的电话。杨尚文火速赶到病房,对仲小平进行“放血”等中医治疗,当晚又给他第二次“放血”。到晚上9点时,仲小平竟奇迹般苏醒,经医院CT复查,报告显示:脑出血已经停止。在医院住院10天后,仲小平来到杨尚文的中医诊所继进行治疗,身体日渐康复。“他就收了一点中药成本钱,让我感到过意不去。”王佩瑶说,如今他们夫妻俩身体只要有小毛病,就来找杨医生治疗。在周边,群众都相信他,因为找他看病,既能看得起,又能看得好。

扶危济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凭借自己的知名度,杨尚文完全可以扩大自己诊所的规模,追逐更丰厚的利润,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但他没有这么做,开诊所至今,他依然利用自家的庭院,在80多平方米陋室内给居民们行医治病。对于那些家庭困难的患者,他不但分文不收医药费,反而自掏腰包去资助他们。杨尚文说,医者要有仁爱之心,行扶危济困之担当。作为一名医生,应当把救死扶伤作为最崇高的追求,而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家住花和佳苑的75岁老人鲁秀珍,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她跟杨尚文说,“杨医生,听说你的医术好,我也想来治病,可是我没有钱啊。”杨尚文说,“没有钱,我给你治,不要你钱。”经过几次针灸和治疗,老人的病情有所缓解。杨尚文不但免去其医药费,还给她自助每月500元生活费,持续七八个月。

有一次,庐江县泥河镇一位小伙子慕名求医,打电话给杨尚文说,他的70岁老母亲腹泻几天,不能吃饭,快要不行了,自己想尽点孝心,请求他上门问诊。“就冲他这份孝心,我别无选择,必须上门。”杨尚文几经辗转,乘车前往200多公里之外的村庄,了却了这位小伙子的孝心。事后,有人说杨尚文开玩笑“你真傻”。杨尚文回答说:“帮助别人,给他人带去快乐,其实自己也收获了一份快乐。”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 张发平 文/图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