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宣城 > 正文

保护绿水青山,做好金山银山文章

2019-04-02 11:35:01 来源:   编辑:曹开发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保护绿水青山,做好金山银山文章

—来自宣城市吕辉村生态脱贫的实践

 

“吕辉村有‘三好’——山好、水好、茶好。”宣城市吕辉村的支部书记张来荣,指着玻璃杯中兰香扑鼻、翠绿欲滴高山生态茶笑着说。

吕辉村位于安徽宣城溪口镇,是安徽省最大的行政村,属于黄山余脉,背靠长江下游冲积平原上最后一座海拔超千米、面积超五万亩的生态屏障——安徽板桥自然保护区。这里山高林密,森林覆盖率达95%。长江二级支流水阳江的源头之一华阳河,即发源于该村高峰山,春来水涨,穿村而过的华阳河清澈见底。“每年夏天,自驾游的都喜欢带着孩子到这里来,在这里,就是呛口水都跟城里的游泳池不一样,甜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并没有帮助村里摆脱贫困的阴影,吕辉村2014年建档立卡129户205人,基本居住分散、山高路远、发展乏力,村集体经济产业化不足,入不敷出。但至2018年底,全村101户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村人均收入增长到16500多元。“谈到吕辉村脱贫的变化,村支书坦言:“我们是在青山绿水上做金山银山的文章。”

生态保护篇——公益林带动的良好环境保护

作为长江下游二级支流源头,吕辉村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多年来坚持山、林、水一体化保护,坚持自然原生态环境保护,全村划定了6.6万亩公益林,通过村民乡约封山育林、限制工业发展,扎实推进地方生态环境建设。“全村有6万多亩山场被划定为生态公益林,每年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达90多万元。全村10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可以分到4万多元,户均生态补偿补贴增收400元。”如今这里高山林密,云雾缭绕,溪泉交汇,生态环境极佳。但是不同的声音也传来“山林不让砍,村里怎么发展?”曾经偏僻的吕辉村人写出了自己的答案——“生态保护不意味着不发展,而是意味着更高层次,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发展。”

主导产业篇——好茶带动的脱贫支柱产业

“生态转资源,特色做特产”吕辉村把良好生态作为特有资源,立足特色发展特产,将高山生态茶作为特色主导产业,全力做好茶文章。吕辉村得天独厚的山水造就了这里的好茶,这里的高山生态茶,因为山高雾缭,气温低,虫害少,茶多酚等营养内含物高,特产塔泉云雾肥壮重实,色绿油润,冲泡后清彻明丽,芽叶嫩绿,入口香鲜馥郁,甘甜生津,回味持久。李白曾赞之“塔泉尽头水,高山云雾茶”。“清明谷雨润春季,上山采茶正当时”,在清明前后,是吕辉村村民最忙的季节。如今的吕辉村,90%的茶园都建在海拔800米的高山上,高山生态茶年产值已达到4000万元,真正成为了村里的支柱产业。村里将原来的老茶机厂改为扶贫车间,帮助困难群众就近就业。2018年贫困群众中自营发展98户193人,园区带动11户12人,大部分都是依靠着这里的高山生态茶产业脱贫。但如同吕辉村的自然淳朴山水一样,“吕辉村的民风淳朴,这里的高山生态茶在价格最好的时候,也没有多少炒作的水分。”张来荣介绍。

绿色发展篇——竹加工带动的联动循环发展

“产业发展要多条腿走路”良好的生态带动了主导茶产业的蓬勃发展,但吕辉村人没有满足于此。除了茶叶,吕辉村把目光盯向了村里丰富的毛竹资源上。村域毛竹资源达2万多亩,作为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植物之一,毛竹只要经营管理到位,六年即可成林。“可以走循环发展,永续经营的路子”。依托丰富的竹资源,村里在2014年建立了竹材加工厂,通过与溪口镇竹产业加工龙头企业博亚集团进行对接,做起了配套的竹材初加工。既衔接了竹材原材料就地供应、又做好了加工业的配套补位,也解决产品的销路和地方劳动力的就业。该厂建成后,每年可以加工竹材5万多根,年产值500万元,解决了村里十几人就业,为村集体带来2万多元收入,也带动了1000多人从事竹林经营。如今,村里竹林郁郁葱葱,山上青翠依旧,河水倒是有了变化。在吕辉村下游5公里的溪口镇,部分老房子的墙壁上还能看到八十年代山洪冲刷留下的痕迹,自从山上的树多了,镇上的老人就再也没有见过大的洪水。镇上唯一一座高高的老拱桥,如今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未来展望篇——“绿+红”旅游带动的乡村振兴

吕辉村的自然绿色孕育了许多自然奇观,阡陌石美人、铁瓦寺铁杉、高峰山日出,无不令人神往,但吕辉村的青山绿水还有着红色的革命历史。在皖南事变后,革命先烈吕辉曾在这里领导地方游击,在皖南山区演绎了一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史。作为革命老区的吕辉村没有忘记这段历史,在村党群活动中心对面,村里修建了一座崭新的吕辉历史纪念馆。纪念馆内,革命年代遗留的历史物件、后人收集的相关资料,以及栩栩如生的宣传画,无声地讲述着烈士的革命故事。“我们就是想走绿色生态+红色旅游的道路”——吕辉村的乡村振兴发展思路十分清晰。旅游发展必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2018年吕辉村实施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坦桑除险加固工程;改造了庄屋台、章家湾、佳八坑低压台区;完成毛田湾、东方红、玻璃墩自来水工程;完工江湾岭500米“一事一议”护岸修复工程;完成黄峰岭道路硬化工程前期路基工程。2018年吕辉村共投入500多万元用于基础完善。同时,为扎实改善农村环境,吕辉村投入40多万,推动农村“三大革命”,改厕户130户,投放新型垃圾桶200多个,清运垃圾200多吨。为进一步完善旅游设施,吕辉村建起5家农家乐,可同时接待500人就餐100人住宿,2018年共接待游客和参观人数达3万多人。2018年吕辉村“妇女之家”“儿童之家”项目全部完成,“十星清洁户”挂牌户达251户,其中“十星户”74户。中国农村发展促进会授予吕辉村“中国特色乡村”称号,同年吕辉村又在网络评选中荣获“宣城市十大美丽乡村”殊荣。“习总书记强调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我们有基础,更有信心把吕辉村建设的更好!”

保护生态,发展产业,振兴乡村,吕辉村把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把特色产业与绿色发展结合,把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结合,书写了一篇立足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的生态脱贫生动写实文章。

宣林风 张来荣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曹开发文/图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