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宣城 > 正文

郎溪县施宏村2018年脱贫攻坚硕果累累

2019-01-29 22:09:49 来源:   编辑:曹开发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郎溪县施宏村2018年脱贫攻坚硕果累累

                                                               --驻村扶贫工作队使102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2018年以来,郎溪县毕桥镇施宏村在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舒爱民、副队长秦峥华的带领下,与村两委一起,以“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四项职责为抓手,进一步压实村两委责任,精心谋划,理清思路,推动全村党建与扶贫工作两促进,双提升,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施宏村贫困人口由2014年底125户393人减少到2018年初1户2人;贫困发生率由11.6%下降到现在的0.06%,到2018年底,共有贫困户102户323人全部脱贫。

责任担当,是做好扶贫工作的根本

驻村工作队守土有责,功成务必有我,工作队自驻村以来,紧扣“村出列,户脱贫”两个目标,牢记“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四项职责,压实责任,认真谋划,理思路,找出路,推动全村扶贫工作。

工作队牢牢扭住“主业”,铭刻职责,压实责任。 紧扣贫困村户脱贫,村出列的2个工作目标,以产业推动与政府兜底相互补充,坚持造血为主,输血为辅,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的帮扶思路,与村两委一道,扎实推动扶贫工作进程。

“扶贫先扶志”,这既是对贫困户说的,也是对驻村扶贫干部讲的。既要贫困户摒弃“等、靠、要”的思想魔障,有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和信心,也要驻村工作队有“真扶贫、扶真贫”的工作态度和决心。从自身做起,以沉下心,俯下身,思路清,树垂范,作表率。

浓浓情意,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动力

在开展扶贫工作中,始终坚持吃住在村里,50多岁的扶贫队长舒爱民一日三餐自己做,他工作在基层,推动在一线,这便是接受选派的初心。工作队人员转换角色,放下身段,对下,走村入户,访贫问苦,掌握贫困户第一手资料,把好精准识别关。对上,利用市、县两级平台,聚人脉,争项目,跑资金。横向,积极处理好工作队与村两委的关系,视两委干部为同事,为战友,同呼吸,为扶贫工作共进退。

扶贫工作队驻村近两年来,为施宏村带来了项目,带来了资金。建立了300多亩黄魁茶基地,使该村集体收入6万元(原集体收入为0),到2018年14.9万元,预计2019年该村收入将突破30万。为村民新修塘坝3口;同时进行了电力扩容,彻底解决了该村的用电问题;为500多户村民安装了自来水。

产业支撑,是攻破三大堡垒的关键

施宏村通过“一村一品”打造,以村级三变改革和扶贫产业项目为杠杆,借力“四带一自”的产业带动,实现了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的双赢。

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性措施,实施 “一村一品”产业推动,稳步推广“四带一自”的产业扶贫模式。把黄魁茶叶种植确定为本村特色产业,以黄魁茶叶种植有限公司为依托,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户加盟,以入股、务工、订单和资产受益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达到产业带动及自种自养的发展标准,提升并稳定贫困户的脱贫成效。在全村产业发展上,推行“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着力解决 “谁来带、带什么、怎么带”三个关键。

这三个关键就是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要攻克的三座堡垒。为落实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切实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培养贫困户造血功能,工作队与村两委进行了深入调查与细致的摸底研究,探索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产业脱贫之路。

该村总支书记陈厚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驻村工作队为我们村的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地基础,他们在扶贫路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一路上流淌了辛情的汗水!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曹开发摄影报道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