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庞夫玉:“勾股定理”中的“横竖撇捺折”
他立足三尺讲台三十余载,做学生们探究数学王国奥秘的引路人;他业余时间潜心钻研书法艺术,是一位崭露头角的书法家。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书法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能让两者融合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的是宿州一位中学教师。近日,在宿州民俗研究中心主任、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马庆洲的邀请下,来到了宿州矿建中学高级教师庞夫玉家中,他从事数学教学30多年,另一个身份是书法家,为追求中华传统书法艺术一直砥砺前行。
1963年,庞夫玉出生于安徽蒙城。“在小学读书时,受念过私塾的本家爷爷影响,喜欢上了书法。每到春节,他写门心,我写门边,每天下午都要写,对于这段启蒙教育,至今仍有着清晰的记忆。特别是写“思想”二字的心字底时,爷爷夸我写味道不一样,一句鼓励让我从此和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庞夫玉这样说到。
1981年,庞夫玉考入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在师范,庞夫玉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一心扑在书法上,师从书法大家丁梦周教授,他潜心学习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大家的楷书,还临摹过王羲之等书法大家的碑帖。
毕业后进入宿州矿建中学从事教师行业,在努力做好一名数学老师的同时,庞夫玉依然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后期又临摹宋四家的隶篆,向上学习甲骨文、钟鼎文等”,聊起临摹过的历代名家,庞夫玉如数家珍。值得一提的是,与职业书法家不同,他用于钻研、练习书法均为业余时间,常在夜深人静时,伏案凝神苦练,用数学的严谨思维,黄金分割法,几何图形方圆结合,使书法笔画结体相关联,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
“有灵气、有才气、不俗气”这是在最近一个书画展上,一位很具影响的老书法家对庞夫玉书法作品的评价。
品庞夫玉的书法,既大气,又雅气,他把两者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字里行间充满变化,书法气象的营造,体现在丰富的变化中,有矛盾,又能化解得很好。反映出丰富的文化气象,营造出非常高格调的气氛和环境,给人以既力透纸背又清新典雅之感。
自幼酷爱书法,教学之余,对书法有过系统而深入的演习,在古碑名帖中畅游,不断地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从颜体学起,后又临习了东波、米芾、魏碑、孙过庭、二王、钟繇、北齐的残砖铭文及甲骨残片,颇有心得,为书法打下了稳固的根基。同时他又能在学习传统、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自己的,也是时代的新的书风,逐渐形成了既扎根传统又赋予作品时代气息的个人风格。
艺术大师潘天寿先生曾经讲过这么一句话:“没有继承的创新,那是无中生有”。继承与创新,是两个不可或缺的,书法是一门传统的艺术,本体的东西不能丢,书法艺术的基因只能来自古人。从古到今,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就是要有古意,因此必须要临帖,从临帖中去继承和感受。除了继承传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已有的传统,还必须要创新,否则没有意义。庞夫玉的书法就是在继承古人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时代的审美。
庞夫玉的书法成就,还得益于他的书外功夫。书法理论、经史典籍、古文字学、书法篆刻,尤其对线条的把握上下了很大功夫。他认为,书法作品的内容不仅包括文字内容,线条本身也是内容,线条是书法家感情的物化表现形式,应当体现书家鲜明的书写个性。
庞夫玉说,艺术道路上走到现在,肯定要把书法艺术当作一生的追求了。我觉得学习书法非常有意义,生活非常充实。对工作的开展,对人生境界的提升,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包括对人与人的关系的融洽都大有益处的。他认为:“艺术是社会的,快乐是朋友的,感受是自己的”。他的书法凝聚着他对艺术、社会和人生的感悟,也大体表达了他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的态度。
书法是以文化为载体的艺术,庞夫玉先生在为艺之间,把修文、修身、修心放在了重要位置。因此他的书法艺术在未来的时间里还会不断变化不断发展进步,达到在有意与无意之间用技法挥洒情感的大境界。
经过多年潜心钻研,功夫不负有心人,庞夫玉厚积薄发,在书法道路上稳步前行,取得了不少殊荣,2013年成为中国书协会员,目前为安徽民进书协副院长、宿州市书协理事。他的作品入展各类大展,获奖频频……
曾获奖项
第三届中国颜真卿奖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
荣获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学成果展三等奖;
第二届嵩阳杯全国书画大赛文化进步奖
中国第四届颜真卿故里书法大展二等奖
安徽首届临帖大展三等奖;
”瑞佳杯“全国书展优秀奖;
2010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书展入展;
“汾西矿业杯”全国煤矿职工书法作品展获奖;
安徽省煤炭石化系统最佳风采奖;
“中国梦、劳动美”书画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