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旅 > 正文

向青少年传递南仁东精神 ——读《仰望苍穹: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2019-04-30 08:42:41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王燕玲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众多南仁东的传记中,由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华撰写、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仰望苍穹: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便是一个独特而又优秀的代表,说它独特,是因为这本书专为广大少年儿童而写;说它优秀,是因为这本书入选了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当一个人目标明确后,他的心便不再左顾右盼,他的步子也必然从容而坚定。”南仁东在天文学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国立天文台聘用他为客座教授,给他的薪资待遇是国内的300倍。然而,他始终对国内天文学界的现状忧心忡忡。那时的中国没有自己的先进天文设备,天文学家想要对太空进行观测,就得跟其他国家借望远镜,而且每次申请使用的时间都非常受限,“既不方便还要看人脸色”。渐渐地,一个想法在他的脑海中成形,让他激动得日夜不安,那就是,要在祖国建一座全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为了实现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他毅然回国。

作者在耐心的铺垫之后,终于触碰到本书的正题。从1994年开始,南仁东为了这台500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而四处奔走,做了大量艰难的准备工作。其一,是选址的艰难。自从年轻的副研究员彭波向他提出可以试试用贵州省的喀斯特地貌作为台址之后,南仁东开始往返于北京和贵州,坐火车、转汽车,再到山窝窝里徒步跋涉,试图从上万个窝窝里找出一个最合适的窝。那里地势险恶,再遇到恶劣天气带来的山体滑坡,其间艰难不言而喻。其二,是立项的艰难。这么大的一项工程不是说建就建,为了证明其可行性,得到国家的资金支持,南仁东不仅要埋头于资料,还要到处游说——不光参加国内的会,国际会议也要参加,他走入世界人群当中,不停地打FAST的广告,希望全世界都来支持FAST。作者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这两项艰难,让我们看到一个怀揣梦想的科学家如何在一条极窄而又极艰难的小路上埋头向前,也让我们看到他身后那些年轻的追随者如何像他一样坚定不移地为了目标而努力。

这是一本对少年儿童十分友好的、行文流畅而又诚意十足的人物传记。南仁东精神就像星空中的北极星一样,指引着广大小读者,激励他们昂首挺胸地大步前进。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黄馨)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